句容丁庄:29年耕耘换来葡萄第一村

巍巍茅山脚下,句容丁庄的葡萄熟了。

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 徐科 摄

记者登上丁庄葡萄交易市场的顶层平台,放眼望去,墨黑的夏黑、紫黑的巨峰、嫩黄的黄蜜、青媚的阳光玫瑰、美甲般的美人指……2万多亩的葡萄园,一阵阵独有清香扑面而来,让人陶醉。

这里是我市葡萄种植的摇篮。1989年,村民方继生用卖几头种猪的钱,在自家责任地里试种了两亩巨峰葡萄。两年后,葡萄开始挂果,并获得了比种植水稻数倍的效益。方继生当年动员村里13户农民一起种植,葡萄园一下子发展到200亩。

2000年以后,由于周边的葡萄大量种植上市,对丁庄葡萄造成了冲击,丁庄葡萄销售不出去,很多葡萄都烂在了田里。果农们忍痛割爱将一半的葡萄树全部砍掉重新种上水稻。

然而,穷则思变丁庄人感到,要想改变命运必须改变方式。

2005年,丁庄人在方继生的带领下,继续将余下的葡萄改良种植,提高品质。从2008年举办第一届葡萄节开始,丁庄葡萄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丁庄村今年变化真大,我们这几年葡萄节都来丁庄采葡萄,但是今年的园区变化最大了,氛围越来越好了。”来自南京的游客方女士说。

“我们就是要将葡萄种植园区变成一个可供游客采摘、游玩、休闲的景区,今年,我们正在做这样的探索。”茅山镇党委书记徐飞介绍说。

近年来,茅山镇投入园区的资金超过3亿元,全部用来园区建设,包括了合作联社综合服务中心、园区内的29.7公里共计83条道路,新建了10处停车场,建设了5条环路铺设彩色沥青,并修砌边沟、挡土墙近1800米。

“我们这个景观设计是请了南大的专家设计的。”该镇的工作人员指着丁庄村入口的景观说道。

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借助举办的葡萄节,该镇除了聘请南大的专家对景观节点进行设计外,还在葡萄园的两侧竖起了木栅栏,增强乡村风味;在道路两旁铺上绿色的草坪,种上五颜六色的小花,营造田园风光;在道路两旁的屋檐上挂上彩色灯笼,在墙壁上画上和葡萄相关的彩绘,增添了喜庆气氛。

“这些都是我们精心设计的,包括路边的巨峰宝宝玩偶。”该镇农旅小组的组长介绍说。为了让小朋友能更加喜欢葡萄园区,该镇除了放置了吉祥物——巨峰宝宝外,还放置了小黄人、哆啦A梦、光头强等玩偶。

同时,在园区了,还为游客精心挑选了11家葡萄人家农家乐,作为推荐的放心用餐点。“你看,这个菜单上所有菜的分量、价格都有规定的。”作为葡萄人家农家乐的二丫农家乐的老板王娟说道。这样的规定,让游客吃得放心、舒心,也增加了该镇的美誉度。

“今年我家新开发了葡萄面条,销量不错,”心意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陈志军笑着说。葡萄面条是陈志军从日本学习回来后,新开发的衍生品,为了葡萄面条,陈志军还专门买了一台面条机。

茅山镇的葡萄作为应时鲜果,近年来,其缺陷越发显现,比如对天气的依赖性过强、销售渠道过窄等问题,葡萄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此,除了提升葡萄本身的品质、扩大丁庄葡萄的知名度以促进销售外,依托于一产的多次产业融合成为转型升级的一个新路径和突破口。

从去年8月“葡二代”赴日学习开始,葡萄的衍生品开始陆续的开发出来。除了原来就有的葡萄酒、葡萄籽油以外,老方和二丫研究出了葡萄萃,农果家庭农场研究出了葡萄果冻、王凯研究出了葡萄曲奇,二丫家研究出了葡萄酸奶、葡萄奶昔等多种衍生品。除此之外,茅山镇还引进了义利康酵素项目,将以葡萄、桑果等为原材料,规模化生酵素。

除此之外,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还为广大的种植户提供电子商务销售服务。合作联社将收购符合销售标准的葡萄,统一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去年葡萄节当天,通过电商销售的葡萄就达到了5万斤。

如今,茅山镇葡萄种植户种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第十届中国南方“中山杯”葡萄评比中,丁庄葡萄再创佳绩,斩获6个金奖8个银奖,占句容市获奖总数的80%以上。( 通讯员 杨涛  全媒体记者 滕庆海)


■短评

坚持就有希望,才有出路

丁庄,作为我市第一个葡萄种植村,从当初的几亩葡萄起家,发展到现在的2万亩规模,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葡萄第一村。

丁庄能有今天的多个第一,是他们29年的不懈坚持。当初,他们在种植葡萄时也遇到了种植过程中的困难和销售中的不测。但坚持就有希望,才有出路,这个朴实的道理支撑他们一路拼搏,奋力前行,迎来了今天葡萄的“艳阳天”。

综观丁庄村的发展轨迹,他们成功背后并无深奥的经验可言。一个领路人加一群人的努力,这就是丁庄村的成功模式。记者以为,这个模式不难复制推广,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丁庄村的做法可鉴可学。

坚持就有希望,付出总有回报。相信丁庄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能够做到。(全媒体记者 滕庆海)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