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变身爆破专家 ——记市最美退役军人、长江爆破董事长张耀良

◎梁和峰 谢勇

“轰!”一阵低沉的爆炸声响起,一幢老旧的建筑瞬间坍塌。带着硝烟味的烟尘散去,张耀良露出了坚毅的笑容。

这是江苏长江爆破工程公司爆破现场的寻常一幕,董事长张耀良习惯性地一线指挥。从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到江苏省内有名的爆破专家,张耀良由硝烟走向硝烟,在惊心动魄的爆炸声中,开创了令人称叹的爆破事业。

别趴下:一个军姿是一面旗帜

一日从军,军姿永在。张耀良的故事,要从他的军旅生涯说起——

1979年,18岁的张耀良应征入伍。入伍第三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地爆专业五年制本科。而这,后来成为他“爆破人生”的起点。

1986年,刚刚从军校毕业的张耀良,主动申请去老山前线。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他光荣负伤,从此留下二等乙级伤残。随后,张耀良被分配到原济南军区工兵某团,从连长、教导队长干到股长,后调入军区后勤,成为一名文职人员。

1996年,面临转业的张耀良,原本可在党政机关获得一个不错的岗位,但他却带领5名复转军人,毅然选择创业。他要创办一家爆破工程公司,用一种不甘平静、告别舒适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之路“破旧立新”。

创业之初,张耀良四处奔走,最终借来十几万元。在租用镇江氧气厂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门面房中,长江爆破艰难起步。然而辛苦干了一年,张耀良不仅没赚到钱,还向战友借了3万元,才发了工人工资。屋漏偏逢连夜雨。1998年,在一次施工中,因山体滑坡,一名工人被当场砸死。赔付了10万元抚恤金的公司,陷入更大困顿。

是继续干,还是关门?张耀良选择了前者。事后他回忆:“当时很多人都劝我放弃,但我想我是个军人,困难面前决不能趴下!”

知难而上,寻找生机,杀出重围。张耀良赋予长江爆破以军人品格。随后的每次爆破作业中,他们从设计方案,到钻孔、装药、清运垃圾,每个环节更加一丝不苟。

从对镇江市中心二轻大楼的定向爆破,奠定自己的行业地位,到对大市口6幢楼房一次性爆破,被称为“江苏第一爆”;淮安市14层供销大厦定向爆破,是为“苏北第一爆”,苏州昆山99.2米的高楼成功爆破,业界称作“中国爆破第一高楼”……长江爆破创造了一个个行业传奇。

如今的长江爆破,已是一家资产过亿的综合性一级企业,集设计施工、安全监理、土石方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建筑装修等业务为一体,成为爆破工程行业的一面旗帜。

跟我上:身先士卒冲在硝烟里

2009年,市中心大市口6幢6万平方米的大楼,要一次性爆破拆除。工程关注度极高,当时市里的要求是“四个确保”:确保准时可靠起爆、确保彻底坍塌、确保安全无事故、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跟踪报道的记者发现,整个工程全程,有个人吃住在工地,分析结构、设计方案、勘察现场、组织施工,即便最后清运垃圾,他也干在一线。后来当得知这人就是张耀良时,记者们感叹:“这哪里像个企业老板!”

干在一线是张耀良的常态。一位战友说,当年在部队时,老张习惯高呼“跟我上”。如今在爆破作业中,老张不改军旅本色,依然冲在前。

2002年,镇江市要销毁新中国成立以来收集的385枚废旧弹药。接到任务的张耀良,亲手完成一枚枚废弹的鉴定、搬运,以及销毁现场装药的设置、网路的连接。2005年,一家采石场发生爆炸事故,现场还有5个哑炮。张耀良让所有人撤离现场,亲手设置好诱爆炸药。当他刚刚退出80米,身后的五炮同时响起……

爆破工程有一定危险性,把危险留给自己,是张耀良的“军人秉性”。他说,爆破是一项技术活,只有长期在一线作业,才能不断提高爆破的科学技术水平。

战友情:我们永远是兄弟姐妹

作为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服务退役军人是长江爆破的一贯宗旨。至今,公司已吸纳30多名退役军人。“战友情是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当过兵的人,永远都是兄弟姐妹。”张耀良常说。

丹阳籍退役军人束正浩,是长江爆破的一名普通员工。小伙子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亲出车祸没钱医治。张耀良闻讯,主动到医院帮忙找专家会诊,并垫付了医药费。当得知小束因无钱买房面临与女朋友分手的消息,又是张耀良,帮着小束付了购房首付款。

员工张梅松是丹徒农村籍的转业士官,一家三口借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里。张耀良获悉后,主动资助张梅松,帮其购买了新房。而帮过多名员工购房的张耀良,自己迄今还住在一套62平方米的旧房中。

“我们平时和张总接触得并不多,但一有困难,总能得到他的帮助。他是我们退役军人的楷模,我们愿意永远跟着他干。”张梅松们说。

除了照顾员工、服务战友,张耀良还把爱心洒向全社会。这些年来,他资助了多名困难大学生,并多次为慈善事业缴纳“特殊党费”。

从战友情深,到鱼水深情,张耀良用大爱,践行着一名退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