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面室外玻璃壁画墙在西府街建成 镇江版“清明上河图”再现

西府街壁画墙

今日镇江讯  “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这是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描绘的古运河镇江段的繁华景象。结合大市口西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拓宽后的西府街近日新建一处历史文化景墙,首次采用玻璃壁画形式展现古西门桥和古运河的历史风貌,再现了镇江版的“清明上河图”。

11米长卷《运河春》

穿越时空,领略昔日繁华

28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府街双井路路口,看到市老年大学北墙被改造成筒瓦覆顶、黛墙为座的背景墙,主体部分采用钢化玻璃印花方式制作了一组壁画,有画有字有地图。“壁画墙总长31米,壁画高2.4米,总面积74平方米,釆用10毫米厚钢化玻璃雕花、上色制成,能经受零下20°到70°的温度变化。这也是镇江第一次出现室外玻璃壁画。”参与策划的镇江作家、画家王川教授现场告诉记者,据元代《至顺镇江志》记载,此地邻近镇江城西门,西傍运河,原为双井巷,是全城八十二条巷之一。清代时在此设右协领署,俗称西府,即改称为西府街。旧时街巷纵横,商铺林立,是镇江城内繁华热闹之处。

11米长画卷《运河春》局部

壁画共分为8块,最西边的是一幅长11米的画卷《运河春》,展现了古运河上漕运繁忙的景象。画面上是一条富有江南特色、由商铺和民居组成的河街,背靠镇江西门城墙,两侧有石桥跨越河面,远处为青翠的南山。近处水波粼粼,河上各种货船和客船往来,石拱桥上轿夫行人穿梭,岸上垂柳绿树,春意盎然。第二幅画《清代右协领署》,呈现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徽式建筑,西府街因此而得名。

《古西门桥》画

左首一幅画为《古西门桥》,画面上一座美丽的廊桥横跨运河,左上方为高大的西门城楼,桥下人家濒水而居,水面上船来船往。“清代镇江的西门桥,亦称通埠桥或通阜桥,1842年镇江保卫战中英军攻打西城门,与清军副都统海龄指挥的守军在此激战。”王川介绍,此画所用史料参考了1842年英军一名随军记者创作的一幅铜版画,后来他在市档案馆找到西门的老照片,印证了英国人所画内容。“廓桥后毁于战火,此画艺术再现了西门桥当年的风貌。”

清代丹徒县城全图

壁画墙呈现的《明代镇江城地形图》《明代镇江城池图》 和《清代丹徒县城全图》,均由镇江市档案馆提供的原图放大、改绘、填色而成。其中《清代丹徒县城全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西门桥一带城墙、运河、协领署衙门和双井巷的位置。“这是仙鹤巷,这里原先还有炮台,西门原先还有瓮城。”王川指着地图上的标示说,这些地图有着很强的权威性,对照古街巷和现在的街巷,可以清楚地了解西府街及周边的演变进程,也可以想见当年镇江城的雄姿。

明代镇江城池图

壁画墙还通过书法形式介绍了西府街的由来,展示了查慎行的《咏京口诗》,诗中“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一万家”两句,正是当时镇江运河两岸商贾云集、航运繁忙的真实写照。

《清查慎行咏京口诗》书法

讲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王川领衔的创作团队,由一批本地中老年画家、书法家组成,这些壁画是集体合作的结晶。与去年在中营笪家山广场创作的一组浮雕作品相比,王川认为,中营浮雕墙体现的是镇江精英文化,以南朝宋武帝刘裕、科学家沈括等历史名人为主;这里展示的是市井文化,以场景为主,比较接地气。

西府街壁画墙局部

“这组壁画可以让市民穿越时空,神游当年镇江特别是西门桥一带的繁华街景。”王川表示,该组壁画花费不多,但增加了文化氛围,也与小区的风格协调一致,使得改造后的西府街与镇江三中形成了一个文化街区。同时作为一个微缩的景点,既给摄影爱好者及老年大学学员提供一个拍摄的场地,也可让接送孩子的家长及过往市民在此驻足,探寻几百年前的过去,追忆凭吊镇江历史。

为与壁画景观协调,市老年大学出新了教学楼

“这是我们老旧小区改造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镇江三中配套路网建设的一个亮点。”大市口西北片区改造指挥部负责人石扬说,当初拓宽西府街时,周边居民提出,老年大学这面顶部架有铁丝网的破旧高墙很难看,与即将建成的新路反差大,也与大市口繁华街区地位不相称。为发掘街巷文化元素,他们邀请王川教授的团队现场察看,并倾听居民心声,经过反复讨证、多次修改,最后敲定所选内容,还原这一片区的历史,目前已成为镇江最靓的一个街巷。

市民观赏壁画

令人欣慰的是,壁画上墙后,市老年大学为与新景观协调,主动对教学楼进行了外立面出新,安装了空调外机格栅。石扬透露,这两天将进行墙下绿化、现场清扫,景观效果会更加凸显。

“我们原来提出美化城市,现在着眼于做文化城市。”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旧城改造中需要发掘城市的文化价值,让市民了解、喜欢这座城市,从而增强认同感自豪感,共同建设好美好家园。

市民拍摄西府街由来介绍

新建街头文化景观不时吸引市民驻足观赏拍照。“很多市民都会停下来看看,大家评价还是蛮高的。”家住宋官营37幢、今年75岁的居民陈祖逵说,从文化景墙上找到了自己所在街巷,对镇江历史特别是西府街当年繁华景象一目了然,仿佛又回到了几百年之前。老人还建议在西府街北侧栽植修竹、设置坐椅等,既与文化景墙风格呼应,又方便市民休憩赏景。

路过的王女士则一边观赏,一边用手机拍照。“我外婆家就住在这里,以前这里都是小房子。”勾起回忆的王女士表示,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这些历史,通过历史景观再现,有助于大家认识家乡、传承文明。(全媒体记者 方良龙  通讯员 徐初晖 杜京)

编辑:何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