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我们这样过节

小的时候,我最盼望过节了。原因是,在那一年到头,二年到梢,除了老米干饭,还是老米干饭,嘴里淡得淌得清水的岁月里,只有过节有点“应节”的荤腥食品,解解馋。例如:元宵节,有汤圆吃;端午节,有粽子吃;中秋节,有月饼、石榴,老菱……

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希望过的是中秋节。因为在这一天里,除了有些好吃的东西外,那一套过节的“程序”及一些故事,也是蛮好玩的。

中秋节是正规的名称,镇江人通俗称八月节,大概因为过节的那天是阴历八月十五的缘故吧。它还有个名字叫团圆节。人们对这个节日最在乎的就是团圆。

一般人家从八月十二三日(阴历)就开始忙活了。主妇首先要掸掸尘,洗洗被褥,特别是丈夫或儿子在外地谋生的人家,丈夫、儿子回来过节总要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温温馨馨的,使他们身在外地,心中不忘家庭的安逸、舒适。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做团圆饼。做这个饼,只要有点力气,耗费点时间,技术含量不高。它,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它的形状与中秋之夜的明月相同,圆圆满满的;又因为与人们企盼合家团圆的愿望相一致。

中秋节前,有女儿嫁到人家做媳妇的,娘家还得尽一个礼数,送上一份礼,这份礼不重,情意很深。礼:鲢子鱼一条,子孙藕一枝。鲢子鱼、谐音,连子鱼。寓意,连连生贵子。子孙藕,购买时有讲究,一般平常买时,头、中、尾三节,每节以肥、短者受欢迎。枝枝桠桠的梢枝尽数掰去,一个不留。因为这些都是下脚料,不好做菜。可中秋节送姑娘婆家的正好相反,节数要多,节疤中长出的枝梢越多越好。寓意子子孙孙人丁兴旺。这个礼是替女儿在婆家撑门面的。否则公婆、妯娌们会嘀咕女儿的娘家不懂礼数,是很没有面子的。

中秋节的重头戏在晚上,随着一轮皓月升起,这个流传千年的习俗就开始了。我们家是这样进行的:抬一张事先系好桌帷的八仙桌到天井内,将有桌帷的这面对着月亮,摆好。香炉、蜡烛台也摆放在这面的边沿上。将敬月亮的供品放到桌上。供品有:家中自制的团圆饼;多节多枝桠的子孙藕;掰开见籽的石榴;连生贵子的红烧鲢子鱼;月饼等。诸事停当后,焚香点烛,敬月开始。在香烟缭绕,烛光摇曵中,父亲神情端庄,双手擎一只斟满酒的酒杯,至额头前面,弯腰去揖,然后直立,嘴里念念有词,大概是祈福平安这类话吧!最后手一扬,将酒按弧形洒在地上,他退到旁边,全家依次向月亮鞠躬,默立片刻,敬月就结束了。我们几个小孩嗡的一声,向供桌涌去,争抢供桌上石榴、月饼、老菱。母亲出来干预了,制止我们的哄抢后,将石榴,老菱等按人头均分,月饼仅留下两只,每只用刀切成四角,每人两瓣。“动乱”平息后,我们的“中秋节”真正开始了……

我们围着供桌,一粒粒地吃着石榴子,剥着老菱,不时掰一点点月饼解解馋,听着父亲讲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什么月亮里有棵桂花树,有个神仙叫吴刚,被玉帝惩罚,砍倒桂花树方能离开月宫,于是,吴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日没夜砍,谁知一斧下去一道深痕,斧头一抬,痕迹立刻又长平了。直至现在,桂花树依然毫发无损,吴刚仍然不停地砍,这就是吴刚伐桂的故事。抬头遥望明月,白玉般的圆盘中,朦胧的黑影确实有点像一棵树,树下立着一个人。那时月饼的背面有个“肚脐”,用一个小纸片封着,不走油。父亲对这个小纸片的解读都是个历史传说:元末,汉人起义反元,暗中约定农历八月十五,利用互相赠送的月饼,在背面贴上写有情报的小纸片,传递信息。后来形成行业习惯,沿袭至今。这天晚上,我们被禁止外出要在家团圆。这样也好,我们围坐在父亲身边,吃着石榴、老菱、月饼,听父亲讲一些中秋节的故事,直到很晚很晚……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天还是那个天,月还是那个月。我已不再是那时的我了,真想再回到过去,坐在父亲身边,在如水的中秋月下听父亲讲故事。(作者:陈效麟 全媒体编辑:戴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