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

◎惠建林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分析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加快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引领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去年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年5月16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推进江苏教育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九个坚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铭记于心、见之于行、生根见效。

镇江是著名的教育之乡,兴学育人生生不息。如今,教育事业欣欣向荣,高校教育资源丰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居全省前列;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扎实推进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开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八校联动”布局调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全省第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全省第一,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全省第二,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全省第一。

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任务,对比先进地区的成效,我市教育还有许多问题要深入研究,还有很多挑战要妥善应对,还有很多难题要集中攻坚,突出表现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仍需进一步落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教育改革创新仍需进一步深化。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方面。省委、省政府印发《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对迈向2035的江苏教育作出战略布局,市委、市政府也将制定贯彻落实及具体实施意见。必须以更高远的政治站位、更深邃的战略眼光,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呼应人民群众期盼,强化担当作为,破解突出问题,坚持不懈把镇江教育改革发展推向前进,推动教育理念、质量、公平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使教育同发展要求相适应、同群众期待相契合,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让教育成为镇江名片、成为展示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把立德树人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方方面面

培育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推动“教育带着温度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一方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把立德树人任务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另一方面是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服务,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担负培养青少年成长成人的责任。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以提升德行修养为重点加强德育,以增长知识见识为重点加强智育,以强健意志体魄加强体育,以提高人文素养为重点加强美育,以培养劳动精神为重点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下决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优化改进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等四个评价标准,凡是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凡是有利于增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等,都可以大胆改革突破。

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更好发展

推进“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必须聚焦教育现代化,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学习进步、人生出彩机会。

发展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加快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落实政府主体责任,着力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推动城乡与区域之间的学校硬件配置、学校师资配备、学校办学能力等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合理确定普高学校布局和规模,满足学生上普通高中的愿望;加大对特殊群体扶持力度,保障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残疾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享有同等教育机会。

发展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深入学习和落实“职教20条”,完善产教融合的发展机制,探索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精准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打通职业教育发展“断头路”,推进中高职衔接,拓宽职校升本科渠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强化教育部门对招生计划、教学管理的牵头作用,发挥行业部门在技能培训、实习实训方面的独特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力支持在镇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用足用好各级各类科技人才政策,加快高校园区建设,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不断提升在镇高校对地方和产业发展贡献度。

加强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引进和利用一批高水平的市外名优教育资源,依法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创新对外合作办学发展路径和模式,探索更大范围内集团化办学,开拓实施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项目。必须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坚决防止盲目引进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努力建设“四有”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努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让更多教师成为“好老师”。好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要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教师党员“双培养”计划,健全完善师德师风教育、监督、考评机制,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引导广大老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好老师应当具有深厚的学识。要着力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统筹开展幼儿园、中小学、职校、高校教师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专家培养工程,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

坚决减除教师不合理负担。全面清理与教师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规范针对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实行严格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未经批准、未事先报备的事项一律不准开展,更不能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搞摊派。坚决整治教育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让教师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专注于教书育人。

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教师越受尊重,教育越有希望。改善教师社会地位,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维护人民教师光辉形象,让整个社会都尊重教师。保障教师收入待遇,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坚持“多教多得、优教优酬”,完善职称评聘,优化绩效考核,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快师资补充与储备,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严把“入口”,达不到教师资格条件的坚决不予聘任;畅通“出口”,师德败坏、教风不正的及时予以清除。抓好教师源头培养,支持镇江高专做精做强师范专业,完善省师范生定向培养机制,探索优秀师范毕业生推荐就业,确保育人者必为优秀者。

创造性推动党管教育工作落地见效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当作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牢牢把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育现代化实践,始终不渝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立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教育规划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需求优先满足,教育项目优先实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指导教育部门和学校正确贯彻教育方针,协调解决教育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强化评估监测结果使用,确保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着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促进学校治理更加有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理顺教师编制管理、岗位调配及招聘权,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尊重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尽可能把资源配置、经费使用、考评管理等权限放给学校,激活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治理机制,推动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学校治理的格局。深化校长队伍选拔管理机制,着力打造教育家型校长队伍,真正让懂教育的管教育,懂教学的当老师。

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学校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努力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落到日常、做到人的心坎上。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讲思政课,推动新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本文根据市委书记惠建林同志在全市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摘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