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市,镇江经济走进快车道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镇江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古城焕发勃勃生机,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京江晚报今起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巡礼系列报道,多层次、多角度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江发生的巨大变化。

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十”字交汇处,一座风光秀美、历史悠久的江南城市坐落于此。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脚步,70年间,它也在努力地跨越发展。近两年,我市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以来,经济发展更是走进快车道。招商政策的吸引,营商环境的优化,使得一批批产业项目落地。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同时也使人民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镇江高新区的中船动力公司又一套中速柴油机发运。石小刚 摄

沧桑巨变,

实现跨越发展

据《镇江市志》记载,1950年-1957年,经过3年经济恢复和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市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工农业生产很快恢复和发展。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7066万元,比1949年增长3.26倍,人均工农业总产值330元,比1949年增加2.78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心工作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5年,全市社会总产值771310万元,比1978年增长1.86倍;国民收入290039万元,比1978年增长1.69倍;国民生产总值320442万元,比1978年增长1.63倍;工农业总产值634122万元,比1949年增长30倍,比1978年增长1.75倍。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5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0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87元。2019年,我市深入贯彻新思想,坚持产业强市,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强市,项目为王。今年全市产业项目达178个,年度投资401.5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143个,占产业项目的80.3%。全部制造业项目中,总投资3亿元(含3亿元)以上项目79个,包括总投资10亿元(含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镇江北汽麦格纳新能源汽车、孚能动力电池等一批省重大项目落户,使我市重点项目产业层次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稳中有进。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216.3亿元,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90元,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1元,增长8%。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服务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水平稳步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项目建设方面,产业项目强力推进,项目招引取得突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此外,我市生态环境稳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丹阳恒神碳纤  石小刚 摄

工业经济,

总量不断攀升

70年间,我市工业经济不仅实现了从农业化到工业化的根本转变,还实现了产业集聚度的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几乎一统天下,直至197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增加值。在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各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我市的产业层次得到迅速提升,一批重点企业也脱颖而出。

80后的陈明新是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的业务骨干,他学习的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陈明新认为,恒神股份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最吸引他的除了100%的专业对口,还有公司的全产业链模式。“这里的平台很不错,能让我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并且还能参与研发。”

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实施产业强市的重要内容。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6.5%,增幅高于全部工业2.3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八成。此外,我市现有中小微企业近5万家,工业企业1.8万家。目前,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1955家。今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8亿元,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7.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0.11%。

相比现在,1949年,市区共有工业企业106个,工业总产值只有1190万元;1957年,工业总产值6462万元;1985年,市区全部工业企业1107个,工业总产值231409万元。

工业强,方能产业强。如今,我市推进产业强市的过程中,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市通过努力已经建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制造业部分领域在全省甚至全国处于领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市重点瞄准高端化,主攻智能化,加快绿色化。深入实施高端装备、新材料升级行动计划,加大力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优化完善产业链全景图,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增材制造装备等前瞻性、引领性新兴产业。2019年1-7月,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1111.9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8.44%。日前,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我市5家企业作为绿色工厂榜上有名。至此,我市市级以上绿色工厂有44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16家。

恒顺醋业生产忙  石小刚 摄

国有企业,

改革激发活力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推进企业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主业,打造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汽车制造、航天航空、港口物流、金融投资、文化旅游为五翼的“一体五翼”特色产业体系。推动国有资本从不具备竞争优势、产能过剩的行业和领域退出。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因企施策,优化同类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竞争力。抢抓全省港口资源整合机遇,通过整合全市港口、岸线、航道、沿江沿河物流园区等资源,打造现代化的区域一流的港口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因企施策,一企一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混改扎实推进。

根据市政府授权,目前由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主要有9家。近年来,列名监管企业营收、利润、税收、资产等主要经济指标逐年增长。2018年,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9亿元,增长7%;利润总额32亿元,增长8.4%;上交税费13.67亿元,增长69.4%。

近年来,我市还不断加大央(国)企招商力度,广泛开展高密度、多频率、广覆盖、宽层次、不断线的密集招商活动。充分发扬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店小二”精神,为央企国企提供“零距离”、“全天候”、高效率的优质服务。推动更多央企(国)企及优质项目在镇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地产小型飞机首飞成功   张斌 摄

今年6月,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北京)高质量发展合作恳谈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近百名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权威专家、业界泰斗和企业精英齐聚一堂,共谋合作。此次恳谈会共有8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121.3亿元。这些项目涵盖客舱内饰、新材料、零部件加工等多个领域,将有力推动镇江经济的发展。(全媒体记者 王小月)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