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云:守护我们的碧水蓝天

2018国际低碳(镇江)大会进一步擦亮“生态镇江”绿色名片。全媒体记者 辛 一 摄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观看我市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演示时强调:“不能经济上去了,生态环境恶化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5年来,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镇江坚持“生态优先,特色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九月的镇江,天高云淡。连日来。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胡纪全朋友圈里的蓝天白云一次次刷屏,“做了20多年环保工作,这5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蓝天白云越来越常见。”胡纪全笑着说。

市民手机里“常驻”的蓝天白云,离不开另一朵“云”——生态云。

“总书记视察镇江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指示后,2015年我市即对收集和监管城市碳排放数据的‘低碳云’进行了‘提档升级’,升级成为具备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生态云’。”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生态云’可以对全市重点污染企业以及重要的水体、山体和大气等实时在线监测。”

如果说,建设之初,人们对“碳平台”认知还只是一个陌生的专业名词,那么今天,“生态云”已经成为镇江人的熟语,成为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标识”,其变化的根源是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碧水蓝天作为对人民的承诺。

“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理念始终贯穿了镇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并不断开创镇江新模式。”市发改委如是评述。

近年来,我市推动园区由“散”变“聚”,重点推进20个产业“三集”示范园区和8个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形成“一区一定位、一园一特色”;推动产业由“低”变“高”,构建了“2+3+2”产业发展架构,精心打造了12条特色产业链;推动资源变“废”为“宝”,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经开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建成了全国首个餐厨废弃物与生活污泥协同处置项目。

 北汽麦格纳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长城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协鑫电动生态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49.5%;句容电厂的碳捕集项目、江苏磁谷的“调速技术改造实践”,一批传统企业通过技改投入,走出了高能耗重污染的旧窠,轻装上阵。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3%,远远优于控制目标。

滴水可见阳光,“云平台”上,传统产业的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赫然在列。今年9月再次走进鹤林水泥的包装车间,自动化的流水线上几乎是纤尘不染。“5年前,这是最脏的车间,从里面出来,人要蒙上一层灰的。”公司总经理助理盛新军告诉记者,“五年里,鹤林先后投入了3.5亿元进行了节能减排改造,污染排放量下降了90%,能耗下降了7%。其中节能项目每年可实现收益2000多万元。”

正如盛新军所言“生态项目投入,虽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将节能环保视为企业经营的生命线。

与此同时,镇江主城区26座山体被精心打造成开放式山体公园;城区的“一湖九河”水环境治理再提标,一些黑臭水体改建成了海绵公园;西南片区、东部地区、高资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再启大幕,不断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青山绿水”已经成为镇江发展的鲜明底色。

从低碳试点城市走在全国前列,到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陈出新,镇江的“生态优先、特色发展”步伐越走越铿锵。镇江作为国家低碳城市建设的试点示范城市,先后应邀出席了第一届、第二届中美气候峰会;参加了世界第七届、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三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发出了镇江声音;入选《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成为地方经典案例;制定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成了江苏首个关于评价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标准……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实施低碳城市建设‘九大行动’,抓好重点单位的温室气体的控制工作,做好国际合作交流工作。”胡纪全说,“10月,镇江将与C40签署气候变化合作备忘录,这将充分彰显镇江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体变化的决心和行动。”

届时,2019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如期举行,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镇江,而镇江也将为世界带来更多低碳建设的中国路径。(全媒体记者 司马珂)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