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初心不改,镇江持续“低碳化”——写在第四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召开之际

第一次,初识古城,镇江向全球发出绿色之邀;第二次,“低碳镇江”在聚光灯下前行,低碳城市名片漂洋过海;第三次,镇江低碳建设和绿色发展实践,被誉为“世界难题,中国方案”;今天,第四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正式启幕,全球第四次共赴绿色之约!

由市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23日举行。一切准备就绪的会场,正在等待各方嘉宾的到来。谢道韫 摄影报道

镇江,一座美得让人吃醋的城市,从坐拥真山真水,到试点低碳城市建设,一路探索低碳化、绿色化、生态化,持续创新镇江实践、积累镇江经验、开创镇江模式,世界舞台多次响起“镇江声音”。去年,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微均刊文“点赞”镇江,评价镇江“积极开展低碳试点,推动制度、路径和技术创新,以‘镇江实践’丰富了全球气候治理‘中国方案’”。

低碳发展,已然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最强之音,更是坚持生态初心,镇江担当、镇江作为、镇江决心的有力体现。

低碳实践刷出的“镇江蓝”

我市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也是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来到镇江考察,观看了我市开发的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演示。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低碳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通过低碳大会,充分展示了镇江绿色低碳实践,体现了镇江的责任担当。”市发改委主任殷国兴说。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市民的朋友圈一次次被“镇江蓝”刷屏。“做了20多年环保工作,这几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蓝天白云越来越常见。其实,蓝天白云频次增多,不仅仅反映在照片上,更有力的反映是数据的明显改善。”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胡纪全对此深有感触。1-8月,市区PM2.5平均浓度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下降幅度排名全省第3;优良天数比率63.8%,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5。

而市民看不见的另一朵“云”——生态云,正是低碳发展的镇江实践。2015年,我市对收集和监管城市碳排放数据的“低碳云”进行升级,成为具备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生态云”,对全市重点污染企业以及重要的水体、山体和大气等实时在线监测,率先飘起全国首朵“生态云”。目前,48家年碳排放2.5万吨以上二氧化碳当量的重点企业被纳入监测,其中33家实现了物联网在线监测。

低碳绿色转型,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事,是涵盖了城市管理、规划布局、低碳技术、目标机制、低碳产业等方方面面。

一套绿色生态发展组合拳,尽显“镇江担当”。

2016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绿色工厂”课题研究,率先制定市级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开展市级绿色工厂培育,并委托中国电子标准院制定国内首个市级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于次年1月正式出台,也为当年出台的国家级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提供了借鉴与参照。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6家,拥有市级绿色工厂44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渐入佳境。

山水镇江的生态“初心”不改,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从局部治理到区域治理,再到全域治理的发展之路,如今,我市已经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镇江模式。

8月的市委常委会议上,市委书记惠建林再次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还需加倍努力,要把全面小康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考核;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我市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234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59项、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34项,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环境整治,运用“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落实生态环保责任。

几年间,我市先后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并成为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市。

低碳新经济的“绿色溢出”

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大会溢出效应不断释放。

“低碳大会带动了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流动,实现了多维度、多领域低碳成果转化。”殷国兴说,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是“低碳镇江”的探索方向;举办国际低碳大会、打造高端发展载体,是我市发展低碳新经济的有益探索,也是“镇江作为”的体现。

自2016年起,一批批低碳项目、低碳成果、低碳试点,在镇江落地、生根。

低碳项目落地有声。2017年9月的国际低碳(镇江)大会上,ABB(中国)有限公司为了支持我市的绿色发展,与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在我市的低碳小镇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展合作。今年8月,位于京口区的城市智慧能源充电站正式启动对外运营,ABB公司为项目提供了8台直流快充桩。除了ABB,美国通用、阿里巴巴、中建科技等一流企业都与镇江建立了联络合作机制。其中,中建科技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今年9月初已试生产。

发布“镇江指数”,已成为低碳大会的重要看点。这个以“镇江”命名的低碳发展指数,既为衡量城市低碳发展提供了标尺,也是对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的认可。仅去年大会发布的“镇江指数”,就包括了低碳发展理念、低碳发展水平、低碳发展进展、低碳发展管理等4大类和峰值目标、低碳规划、单位GDP碳排放、人均碳排放等16个指标。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还发布了江苏省地方标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国内首个评价设区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标准,来自我市近年低碳发展的探索实践,也为其他地区建设低碳城市,提供有了可借鉴、复制和推广的“镇江标准”。“形成低碳城市建设的地方标准,在全国尚属首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巡视员殷明汉说,镇江应该继续探索实践,不断放大标准实施效应,让“镇江标准”为更多地区建设低碳城市明确方向。

一年一度的国际低碳大会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国际化程度逐年提高提升。2016年,美国前财政部长、高盛前首席执行官保尔森发来贺信;201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国别主任何佩德出席活动,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等众多院士发表主旨演讲;2018年,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主任文蔼洁出席了活动。政府相关领导、企业界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负责人等一批重要嘉宾的与会,提升了我市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女士更是对我市寄予厚望,希望“镇江的实践可以在中国其他城市得到复制,镇江的经验可以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城市分享”。

持续低碳化的“镇江决心”

2012年12月5日,镇江与苏州、淮安,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此时,对于大多数镇江人而言,“低碳城市”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随着一系列由表及里的“平面方案”,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指挥棒,通过项目化、市场化、智能化,逐步变为“立体实践”,市民眼中的“低碳镇江”越来越清晰。国际低碳大会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所传递出来的低碳绿色理念,也让“低碳镇江”更深入人心,变成百姓触手可及的生活。

也因此,即便有人提出“镇江到底适不适合建设低碳城市”的疑问,我市持续创新、坚定不移走“低碳化”路子,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镇江决心”,始终未改变。

按照“住户下山、建筑离山,草木上山、文化入山”的原则,我市把主城区26座山体,打造成开放式山体公园;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生态修复”,完成“一湖九河”的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提升;探索实施“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创造海绵城市建设的“镇江经验”;出台全省首个综合能源服务专项政策,全面加快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的建设,绿色镇江再次走在低碳发展的前列……

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低碳生产,也包括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需要全民参与。2016年,低碳大会提出了《低碳在行动——镇江倡议》,向全球发出了率先碳排放达峰等5条行动倡议;2017年,我市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全力建设低碳发展引领示范区;去年,我市把“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主题和“长江大保护”的命题相结合,号召热心公益的企业、社会团体、志愿者、媒体等社会力量共同行动,开展低碳公益众筹活动,让更多人可以为保护长江母亲河贡献一份力量。

大会还针对不同主体和各类人群,策划了一系列“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通过“共享山水绿·秒拍镇江蓝”全民短视频大赛,“喜迎低碳会·慢游零碳岛”绿色骑行等系列主题活动,倡导市民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入手,共建绿色低碳的美丽镇江。

低碳发展,融入城市血脉,世界舞台响起“镇江声音”。作为国家低碳城市建设的试点示范城市,我市先后应邀出席了第一届、第二届中美气候峰会;参加了世界第七届、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三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发出了镇江声音;入选《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成为地方经典案例……

今天开幕的第四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将再次向世界传递“镇江声音”,深度解读和诠释中国低碳发展的“镇江样本”。(全媒体记者 朱婕)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