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假期 读者的节日 --京江晚报创刊20周年读者节侧记

今日镇江讯 今天的南山北入口依然热闹非凡,青山绿水间,处处欢声笑语,京江晚报创刊20周年读者节敞门欢迎市民的到来。一个个节目精彩亮相,一次次服务热情周到,一双双相握的双手温暖人心。这个别样的长假,这里成了晚报的舞台,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共庆自己的节日。


一、老读者:相知相守纷至沓来

90岁的刘广志和88岁的老伴李佩芳昨天又牵手来了,他们一早换乘了两次公交,又步行了一段路才到达现场。读者节3天,他们每天都来现场转转,看看表演,和记者编辑说说话,感受浓浓的读者节氛围。

自从2002年订阅京江晚报以来,刘老每天都习惯看报,并积极投稿,其乐无穷。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投递员投递时间早而准,每天6点15左右便会将晚报投到信箱,最迟不超过6点半。“我每天是头一个拿报了。”他笑道。

刘老不仅读报,而且还积极投稿。昨天他问:“今天报社白天有人吗?”记者一了解,原来他想投稿。刘老小心翼翼地拿出两页稿纸,打开一看,稿件文字工整,标题是《我和老伴结婚70周年》。他说,今年与老伴结婚70周年,特意花了两天时间写了篇稿件,感谢她携手相伴走过的岁月。他从袋子里掏出几张黑白照片,那是当年结婚时拍的,俊男靓女青春洋溢,而今已子孙满堂,一家人幸福地生活。

刘老还清晰地记得到,金婚60周年的时候,他和老伴一同参加了京江晚报南山竹海金婚行活动。一晃又是十年,现在身体除了耳朵不好外,其他都挺不错,他感慨道:“晚报助我寿而康。”他解释说,天天读报,要动脑子,而且喜欢种花种草,四处走走。读报除了能知晓天下大事、本地新闻,还能读到各种有趣的文章。有感触了,还要创作写稿,参加各种征文等活动,“我还在一次征稿中获过一等奖呢。”刘老自豪地说。

“每年四季度,我把订晚报当成最重要的一件事,生命中已离不开晚报了。”刘老希望晚报不断创新,坚持改革,深入基层,成为一张家喻户晓人人爱看的报纸。

像刘老这样的老读者还有很多,他们和晚报相识后,从此相知相守,不离不弃。记者在现场看到,老读者纷至沓来,他们和晚报的采编人员打个招呼,彼此会心一笑。他们说,晚报的节日,就是我们的节日!


二、小朋友:现场采访薪火传承

每天,在活动现场,都会看到一些脸上带着稚气的小朋友,他们手上拿着纸笔,记录着,眼睛不停寻找着什么。他们是一群小记者。

今天,记者遇到解放路小学的5位小记者,听说记者从事采访工作多年,他们立即围过来采访。“这次读者节的看点是什么?晚报创刊20周年您有什么感想?记者职业辛苦吗?”小记者一连抛出几个问题。

这几位小记者来自小学四五年级,他们是第一次真刀实枪进行采访,看上去还有点稚嫩。侯佳仪告诉记者:“第一次采访,有点紧张,也有点激动。紧张的是这么大场面采访谁,人家是否愿意接受采访。激动的是,平时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记者,比较神秘,现在面对面地见到不少晚报的记者编辑,而且能采访他们,感到很亲切。”

刚刚采访过旗袍沙龙二组的领队,贾春月问了参加旗袍表演的年龄及大致情况,了解到这组旗袍秀的奶奶最大的70岁,最小的62岁,她们穿着旗袍表演挺有特色的。另一位小记者表示,到了活动现场,看到大家都是喜气洋洋,挺开心的。现场采访是长假中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了,难并快乐着。

记者问:“你们刚才采访时问过领队的姓名了?”几位小记者一下被问住了,摇摇头不好意思地说:“忘了问了。”记者指点说,下次采访时,一定要问清楚受访者的姓名,而且采访前,要先做点功课,了解活动相关情况,这样找人采访才会心中有数。

小记者的指导老师刘利群告诉记者,这些小记者才来的时候很紧张,不敢说话,不知问什么问题。采访了两个后,逐步放开来。以后,希望他们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最好老记者带着他们采访,这样上手更快。

如果说老读者是晚报的宝贵财富,那么小记者就是未来报纸的薪火传承者。3年级的小朋友费斯佳问记者:“京江晚报为何要创办?为何取名京江晚报?”晚报需要更多这样关心报纸的小读者小记者,通过读者节等活动,从小播撒爱报读报写稿的种子,今后定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媒体记者 沈春来)


责任编辑:吴悠

(作者:沈春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