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突破推动残疾人生态不断改善——升级版“残疾人之家”画出美丽“同心园”

今日镇江讯  35岁的单身智障者京京,父亲去世多年,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之前,京京长期不喜出门、怯与外人交流,有抽烟习惯,还常无缘无故发脾气,这让母亲操了不少心。今年3月,京京被安排进入大市口街道“同心园”残疾人之家就业,从事车螺丝、文件袋扣、眼镜盒铰链线圈等力所能及的零件装配工作。

不久,令人惊喜的变化出现了:京京每天按时上下班,业务上勤勉认真,性格也慢慢开朗起来,爱唱歌,与人聊天的兴致很浓。日前在现场采访中,京京愉快地告诉记者,他早已把香烟戒掉了,每个月发工资都会好好规划使用,还多次为母亲买过小礼物。

京京的“华丽转身”不仅让做母亲的倍感舒心,也让各级残联组织的工作人员深感欣慰。京京只是我市残疾人群体生活质态正在发生扭转的一个缩影:今年1至10月仅市区范围,就有187人通过“同心园”残疾人之家的辅助性就业项目实现了稳定就业。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孙萍向记者介绍,始于2016年,我市迄今已建成“残疾人之家”81家,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但是,实地广泛调研发现,虽然数量和覆盖面初具规模,残疾人之家的运行状态却大多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为:辅助性就业项目少、综合服务水平薄弱、精准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经费支持不力等问题。

基于此,在原有残疾人之家的载体基础上,全力打造“同心园”这一服务品牌,成为今年以来、特别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各级残联组织的中心工作之一。目前已有市区(京口、润州、丹徒、新区)10家残疾人之家,先期被纳入“同心园”建设,覆盖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孙萍介绍,通过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有的放矢破解困扰难题之后,“同心园”实际上就是升级版的残疾人之家。

孙萍表示,“同心园”一语双关,地理概念上是指以“镇江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为示范基地,向基层“残疾人之家”辐射,形成有效互动的同心圆;服务方面,则着力构建“四心”级模式:托养服务“乐人心”;辅助性就业“拴人心”;维权服务“稳人心”;志愿服务“暖人心”。

归根结底,“同心园”的主旨就是“同心同德,建造美好家园,共圆残疾人美好幸福生活梦”。9月份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各级残联领导和相关业务负责人走街串巷、调研走访,走进有服务需求的残疾人家庭,也“走进”了残疾人的心中。对此,润州区身患小儿麻痹症、生活不能自理的薛女士及其家人深有感触:残联为她家进行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从可活动扶手、防滑垫到低位柜式面盆、低位毛巾架、节能灯等项目,细致入微,处处实用。

记者了解到,过去,已实施无障碍改造的家庭,常发生部分改造项目不符合残疾人群众实际需求的粗放现象。今年以来,通过精准采集信息、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科学确定改造内容,这一现象已得到根本扭转。

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也是省政府2019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下达给我市的指标为293户,到目前为止,我市根据实际需求已完成了299户的无障碍改造,从回访情况看,残疾人群众对改造结果一致表示满意和认同。10月24日,省残联理事长万力在镇江调研时,现场查看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现场,对镇江的相关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媒体报记者 景泊 通讯员 丁晗)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