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问题症结,即改便民办事——镇江市民政系统、人社系统践初心解难题

今日镇江讯  不久前,高资街道王庄村村民缪生根在亲属的陪同下来到高资街道综合服务大厅民政服务窗口,咨询如何办理低保。得知只需提供身份证和申请书后,缪生根当场就办了手续。当天下午,相关工作人员前往缪生根家进行“家访”,一系列流程操作完成后,他们告知缪生根,他只需在家等待最后的审核结果。

全程帮助缪生根申请低保的亲属顾生美介绍,廖生根听力二级残疾,听不见也不会说,此前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去世后,他完全没有了经济来源。顾生美说:“我们本来以为申请低保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根本不知道需要提供什么材料,只想先去问一问,谁知道整个过程这么简单。”

“以往申请低保我们需要提交婚姻证明、房产证等大量证明材料,还要填写家庭财产、个人收入等10几份申报材料,而现在只需要身份证和授权书,再通过线上信息核对‘机查’和线下入户‘人查’相结合。”市民政局救助处处长陈耀辉介绍,社会救助面对的是困难群众,是一项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为此,市民政部门采取多举措进行机制改革,让困难群众“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该项改革继今年7月在局部试点后,已从11月1日起开始在全市施行。

为了让困难群众在申请社会救助中有更好的体验感,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尹卫民领办了“困难群众办理社会救助‘多跑腿’”的难题,围绕“社会救助‘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改革课题,多次体验群众办事流程,与第三方机构的家访员们共同上门为申请对象服务,发现并解决了“家访员对政策了解不够细致”“家访员入户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尹卫民表示,“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是一条硬杠杠,反映的是能否‘兜得住’,但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群众感受度也不能忽略,反映的是能否‘兜得好’。这项改革举措实施以来,得到了困难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为方便群众办事,除了民政系统,人社系统也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日前,市民王先生因为要办理丧葬抚恤费,起了个大早,待人社综合服务大厅一开门,便匆匆走到了总服务台咨询。一位工作人员接待了他,帮他取号,告诉他具体办理流程。给王先生“帮办”的这位工作人员,正是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沛然。

服务窗口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直接关乎着政府部门的形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人社局坚持把主题教育实效落在为群众服务上,通过体验一线服务窗口工作内容和具体业务流程,深入了解群众的诉求,发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升。

经实地体验调研,孙沛然发现窗口服务存在大厅总服务台分流作用不明显、自助服务一体机缺少服务人员、快捷窗口缺少服务指南等问题。随即召开现场座谈会,听取一线窗口服务人员、相关业务处室(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反映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解决人社窗口排队时间较长问题成为此次主题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市人社部门重点在调整优化大厅布局、改进服务方式、加强大厅服务人员管理等工作上下功夫。成立整合窗口服务领导小组和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顶层设计和具体落实,抓好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统一管理和考核。明确总服务台职能定位,推进档案服务的集中管理,解决服务大厅卫生间设置等问题。深入推进综合柜员制、人社公共服务“三个一”改革,大力推进人社业务网上服务、下沉辖区人社部门服务,适当调整大厅服务时间,方便办事群众。

市人社综合服务大厅承担近90项具体业务,每月接待群众近2万人次。市人社部门内部推行机关干部窗口值班制度,每人每次半天,一个月平均1天。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人社窗口各项服务工作均有所提升。83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80%的服务事项仅需提交2个材料即可办理,80%的服务事项实现“当场办结”,人社业务共减少办结时限75个工作日。2019年10月,用工登记、退工登记、企业人员停保业务网上经办率分别为89.61%、80.72%、52.56%,分别同比提高11%、19%、25%。  (全媒体记者 王露 杨佩佩)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