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企业“走出去” “一带一路”绘蓝图

◎谈沁磊 伍刚明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市企业“走出去”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通过对近年来市内外企业“走出去”情况的调研发现,企业“走出去”有助于应对贸易摩擦、获得国际市场的广阔“蓝海”,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提升我市经济发展层次和影响。当然,企业“走出去”本身也遇到一些困难,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给予一定支持。

企业“走出去”步伐越迈越大

对外投资亮点纷呈。截至目前,我市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2个国家投资了76个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3亿美元,占全市对外总额的近五分之一。2018年我市规模前三位的大项目均落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且,“一带一路”投资步伐不断加快,东南亚更成为今年的投资热点,建华建材、美佳马达在越南、柬埔寨等地投资不久就进行增资。2018年,为鼎胜新材斥资4500万美元在泰国设立的铝箔项目,建华建材在越南投资3000万美元的混凝土制品基地,恒宝股份对新加坡智能卡公司增资2000万美元。2019年至今,沃得集团在泰国分别投资2850万、5000万美元设立家具、农机工厂。新泉股份“借船出海”,跟随吉利汽车赴马来西亚投资。我市沃得集团收购美国昂科制造公司,掌握世界先进的植保机械技术。鱼跃医疗上世纪90年代就意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分别并购德国普康美100%和美诺医疗19.3%的股份,因此获得全球领先的震颤器生产技术,并成功打入著名国际医疗企业美诺医疗的全球营销网络。近两年来,为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常诚汽车赴美设立机构,提升了研发设计研发水平,在丹阳制造产品,应用于美国通用生产的各类汽车,因产品价格和质量在全球无可替代,不受加征关税影响。美佳马达产品主要对美出口,在柬埔寨投资有效规避中美贸易摩擦。

承包工程量质提升。截至目前,我市企业累计中标113个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金额8.3亿美元(不含分包项目),完成营业额15.3亿美元。2018年完成营业额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19年1-5月新签合同额8719万美元,同比增长542%。目前全市共有对外承包工程主体6家,其中2018年新增1家,另2家正在推进之中。我市对外承包工程以交通、电力、水泥生产线、民用建筑为主,业务重点突出,各有特色专长。我市企业业务拓展全球各地,以东南亚、南亚、欧洲、非洲为重点,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发展迅速,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省交工集团孟加拉国达卡机场快速路、越南中央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桥路项目中标金额分别为1.2亿美元和1亿美元,省电建三公司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项目达2.2亿美元。

外派劳务形成特色。我市共有对外劳务经营企业6家,外派劳务人员以缝纫工、厨师、机械加工为主,去年新派人数1353人,主要派往日本、德国、新加坡等较发达国家。近年发展更加丰富多元,拓展了厨师、护理、园艺、物业等新工种。镇江国际公司获得中国-德国、中国-奥地利厨师劳务合作许可,分别成为全国10家、3家单位之一。

工作机制日趋完善。今年,市商务局会同发改、外办、外管、工商联等部门,成立企业“走出去”及“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推进协调小组,通过开展联合调研、组织赴外考察、会议和微信群交流,搭建部门会商机制,协调推进“走出去”;会同外管、税务、银行、中信保等单位,举办系列专题培训,组织企业参加国家和省“走出去”培训及活动,与江泰优投等第三方服务机构交流合作,搭建法律、外汇、税务、保险等方面沟通平台,搭建相互之间、与本地其他工程企业的信息共享、联合投标、业务分包等合作机制,促进抱团“走出去”。

企业和政府都有功课要补

统筹联动有待加强。存在“三个缺少”:缺少思想认识。一些地方对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层次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深,担心影响本地经济。一些企业缺乏前瞻性,对“走出去”发展获得发展“蓝海”、抢抓市场机遇的必要性、紧迫性缺少认识,满足于小富即安,不愿到海外闯荡。比如,早些年,东南亚和非洲水泥价格高昂、利润丰厚,我市部分行业内企业却不愿去投资设厂,而后饱受国内产能过剩之苦。缺少系统规划。目前,我市缺少对“走出去”深入系统的研究,缺乏全市层面对“走出去”的顶层设计、长远规划。而常州开展了“一带一路”和非洲建设的专题研究,2016年就组建了企业国际化专家库,每年召开专家会议,邀请专家在线实时服务企业。缺少协调联动。南通市商务部门牵头发改、外管、建设、银监等部门和相关行业商协会,定期召开协调会议,为解决企业难题、以色列劳务合作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我市今年8月才建立企业“走出去”及“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推进协调机制,对企业“走出去”意愿计划的调研掌握、提前介入服务尚未深入开展。

发展层次有待提升。龙头项目偏少。我市企业“走出去”的形式很多是贸易公司、销售公司、办事处,制造业类实体投资偏少。尤其缺乏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至今千万美元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仅14个。尚未产生像盐城德龙钢铁这样带来二三期投资、通过“走出去”迅速壮大的企业,也缺乏常州金昇股份通过巨资收购德国埃马克并促成返程投资的大手笔、巧运作。园区建设滞后。目前,全省拥有3个国家级、3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另有10多个正在向省级园区培育。苏州拥有国家级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并于2018年增加一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无锡企业建设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入驻企业153家,累计投资6.56亿美元,总产值近10亿美元,现又在埃塞建立阿达玛工业园;常州正推进金昇集团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设纺织园区,以及天宁经开区建设海外园区。除苏南地区外,扬州也正组织多家企业建立经贸合作区,徐州也着手在印度建立电动车产业园,推动全市电动车企业集群式发展。我市目前尚无境外合作区,目前拟建的企业也仅有1家。活动载体缺位。其他城市纷纷举办有影响、有声势的“走出去”活动。比如,2018年,南京在泰国举办了“海外中国”学术论坛和“南京智慧城”合作园区项目推介。徐州的中国-巴基斯坦商务合作大会,扬州的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去年扬州还组织投资推介交流活动20多次,而我市尚未举办任一大型外经活动。

风险防范需要跟上。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日趋频繁的贸易摩擦,很多企业对国外市场、法律、政策、投资环境不了解,不敢“走出去”或者“走出去”遇阻。发达国家方面,企业深受中资投资并购限制制约,2018年我市正丹化学赴美并购化工企业计划因此被迫终止。而欠发达国家方面,则受投资环境恶劣之害。部分地区受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工人效率、政府服务、外汇汇出等制约。而目前,我市缺少对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投入,对企业的服务帮助有限;政策性保险保障门槛较高,风险防范不足。

资源制约亟须突破。其一,人才缺乏。很多企业“走出去”人才储备不足。其二,融资困难。对外投资往往需要大量资金,对外承包工程经常需要垫资,而政策性银行贷款门槛较高,商业银行融资也存在巨大缺口。其三,扶持偏弱。企业时常反映,“走出去”投入多、风险大,十分需要政府扶持。而目前我市扶持资金规模仅为扬州、南通、常州等地的约三分之一。

练好“铺路搭桥”“建章立制”基本功

提升“走出去”工作定位。调研发现,我市很多产业已具备“走出去”的实力。而在当前贸易摩擦频发多发的背景下,企业“走出去”更具必要性、迫切性,需要及时扶持引导。一是积极抢抓战略机遇。深入研究并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和全省“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从中寻求机遇,根据镇江实际,策应全国、全省大局,找准自身定位和主攻方向,加强与全国、全省对接,争取政策试点和支持。二是对外投资提质增效。积极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推进我市机械装备、材料、生物医药、纺织、酱醋、眼镜等优势产业国际化布局。一方面,拓广度。利用深耕东南亚、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纳米比亚等重点国别,拓展“走出去”的空间。另一方面,提高度。鼓励企业赴欧美国家开展跨国并购,获取技术和品牌,建立研发中心和营销机构,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三是对外工程转型升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发挥我市工程企业的特色优势,及时推动投建营一体化,充分应用EPC+F、BOT、PPP等模式,促进工程企业与对外投资、外贸、劳务的联动,加强与央企等大型企业在产业项目投资、人才培养培训、资本管理运营、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合作,开展第三方市场开发国际合作。四是外派劳务做精做特。积极争取国际劳务合作试点,做强厨师合作等特色项目,培育护工、高校毕业生等新增长点,开拓第三国劳务派遣等新领域。

突破“走出去”薄弱环节。一是突出“一带一路”发展重心。根据我市实际,选取东盟国家等“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同时延伸拓展南部非洲汽车、新能源等方面市场,有针对性的提供信息指导、对接服务,引导企业集聚发展。二是发展本土跨国公司,鼓励实体投资,支持上市公司、出口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鼓励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建立研发机构,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 “走出去”壮大一批企业,培育若干龙头企业。三是培育境外合作园区。省里已将境外合作园区提升作为全省“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五大计划之一。建议我市学习借鉴杭州等地经验做法,专门制定市级境外园区培育认定办法,给予政策扶持激励,突出我市产业特色,争取我市境外合作园区尽早实现零的突破。

强化“走出去”服务保障。一是成立企业联盟。借鉴南通成立外经协会和世界通商总会海外分会、扬州成立“企业海外开拓促进会”的经验,覆盖境外投资、承包工程、外派劳务等领域,牵头举办各类境内外活动,开展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推动抱团“走出去”。二是促进政银企对接。协助企业与中信保、进出口银行及各商业银行搭建政银企合作对接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争取专项授信等融资支持,助力骨干企业承接项目。帮助企业向上对接两优贷款、丝路基金、国开发展基金、中非基金等国家级平台,积极寻求国家层面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三是强化第三方服务。借鉴常州与江泰优投合作服务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做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提供投资咨询等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四是加强人才对接。继续为企业推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尝试建立校企直通车,让企业推荐东道国学生赴我市高校留学深造,发展成为企业的“委培生”,毕业后在东道国为企业服务。五是加大培训指导。坚持需求导向,强化“走出去”法律、融资、税收、贸易等方面培训,邀请驻外商务参赞、现有投资企业介绍,发布重点国别投资指南,为企业提供国外投资环境、政策、法律、外汇、税收等方面信息指导。

完善“走出去”工作机制。一是强化“走出去”考核。将省高质量监测指标——对外投资总额,包括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或营业额、出国劳务总量,作为各市区考核指标,形成鲜明导向。二是强化部门协调。发挥好已有企业“走出去”部门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审批备案、信息指导、资金汇出、政策扶持等方面协调,提前介入企业“走出去”服务。三是强化政策扶持。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省“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推进,特别是贸易摩擦的考验,企业迫切需要“走出去”。为帮助企业顺利渡过这一关,需要政府给予有力扶持引导,“扶上马”“送一程”。四是强化国内外推介。国内寻机借船出海,组织企业参加厦洽会、东博会等对外投资推介活动,在本市及北京等地举办央(国)企对接会。国际推介镇江品牌,选择重点国家和地区,举办承包工程和投资考察、推介活动,让镇江在国际上形成亮丽品牌。举办省级乃至国家级重大活动,办出影响和声势,为企业“走出去”铺好道路、打开局面。

(作者单位:市商务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