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名人:近代教育家王家驹

王家驹,镇江丹徒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民国期间,历任教育部佥事、司长,安徽省教育厅厅长,北京法政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朝阳大学、天津法商学院教授;王家驹是中国近代教育先骄,著有《比较教育法论》、《破产法》等书,为中国近代先期教育事业作出了毕生努力。

1878年,王家驹出生在丹徒高桥镇。大港与高桥镇一江之隔,王家驹父母怀揣育子成龙的殷切期望,将王家驹送到大港天香阁,交给乡里优秀先生赵蓉曾进行文化教育。赵蓉曾先生,就是辛亥革命先驱者,“辛亥大烈士”赵声的父亲。

王家驹从天香阁毕业,先在乡里教私塾,后东渡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毕业归国后,奉旨得举人之称,授职内阁中书,且为北京大学政法科最初的教员。 

王家驹正气凌人,不为金钱所俘虏。当时他负责起草中国银行章程,章程完稿后,有人向他贿赂两千块银元,要求他修改其中章节。王家驹坚持正义,不为金钱所动,拒绝金钱于门外,坚持不改章程中一字。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王家驹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徐仲熙等人赞助下,在高桥镇首倡开办公立公益学堂。学堂招收学生58人,聘请教职员3人。当时在镇江,许多社会名流在镇江各地创立学堂。至1911年,丹徒全县有官立高等小学堂1所,公立、私立和商立各类小学堂24所,另属“八旗京口驻防”开办的官立小学堂7所。

1909年2月,刘师培校改《中国历史教科书》,陈庆年先生曾为该书作序。民国成立后,王家驹与赵蓉曾之女、赵声次妹赵芬结为夫妻。夫妻恩爱,赵芬一心支持王家驹教育事业,勤俭持家,待人以诚。

王家驹住北京期间,常年赠送“百效膏”、“一贴膏”,以扶助贫病。北京沦陷后,伪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教育部总长汤尔和多次劝逼其出任伪职,均遭拒绝。后忧愤成疾,民国28年(1939年)6月10日,他因心脏病逝世于北京。病中,王家驹曾书联自挽:“爱国有心,匡时乏术;赍志殁地,抱恨终天”。

来源:镇江市社科联

编辑:董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