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夜间经济” 激发城市活力

◎朱思丞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消费方式的改变,夜晚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时段。据统计,城市人群60%以上的消费发生在夜间,美国布朗大学教授戴维·威尔研究指出,一个地区夜晚的灯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北上广深以及南京、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夜间经济指导性文件,加码夜间经济项目,拓展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城市复兴、经济增长与文化创造的新引擎,发展夜间经济是推动城市升级、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镇江“夜间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镇江中心城区夜间经济形式主要是餐饮、商场购物、酒吧等,其中,商场、超市营业时间一般到21:30左右,18点以后的营业额约占全天营业额的50%;酒吧和部分餐饮店营业至凌晨以后,18点以后的营业额约占全天营业额的70%。从消费人群看,主要以本地居民为主,以年轻人居多。应该说,我市夜间经济在带动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相比而言依然规模较小、形式较少、供给不丰富,夜间经济潜力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一是发展规划不到位。近来,周边城市纷纷推出发展夜间经济的相关方案,从政策、规划等方面布局夜间经济,抢占夜间经济发展制高点。我市目前没有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对夜间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产业规划缺少深入论证,社会上对夜间经济的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潜在优势也认识不足,文化娱乐、旅游观光、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等夜间经济形态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夜间经济缺乏存在感,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二是规模效应不明显。从夜间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看,夜间经济要着眼推动第三产业综合发展和规模效应,形成融合购物、文化、娱乐、观光、旅游、健身、交通等多行业的产业链。目前,我市夜间经济主要聚集在大市口商业圈、万达商业圈附近,以八佰伴、苏宁广场、万达广场等为中心,但规模偏小,运营时间较短,没有完全打破传统的商场购物局限,配套消费产业和设施发展不到位,尚未形成全方位的规模效应。同时,城市夜市趋于萎缩,西津渡景区也一直没有产生夜市“综合效应”。

三是融合发展不充分。产业融合不够,商贸业与文化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其他业态缺乏有效融合互动,尤其是文旅消费市场的潜力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旅游业在拉动商业发展方面相对乏力,夜间经济总体缺乏吸引力,外地游客白天玩在镇江,晚上住在扬州、南京的旅游消费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旅游市场吸收转化能力仍需加强。

四是品牌特色不鲜明。对本土特色文化的夜消费品牌挖掘和打造不够,品牌化、特色化项目开发程度不高,缺少有特色、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能够凸显镇江城市特色的夜间旅游产品,夜间经济吸引力较弱,辐射力不强。

国内外城市发展“夜间经济”的经验做法

西方发达国家夜间经济起步较早,经过多年探索,很多城市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多元化夜间产品供给体系,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英国早在1995年就正式将发展夜间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伦敦成立了由各种政策专家和行业领袖组成的夜间工作委员会,广泛沟通酒吧、餐馆等场所工作人员、夜间消费者以及警察消防等夜间通勤者,帮助市长拟定夜间经济发展目标,平衡各群体的利益诉求。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还开创性设置“夜间市长”,用来加强对夜间经济的管理。法国第二大城市里昂以其绚丽的城市照明闻名于世,但里昂灯光节实际上是一个宗教节日,里昂通过光影技术将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宗教和城市发展理念等投射出去,让观光者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蕴与气息。里昂市长吉尔斯·布纳在起草里昂市照明规划项目书时就明确指出:“通过夜景照明的手段和方法,使来到这里的人们从夜晚重新触摸到法国的历史、里昂的情怀。”

从国内大城市做法来看,主要有几点经验:一是政府重视、政策扶持。去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强调:“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上海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和部署发展夜间经济问题。深圳也制定了夜间经济发展计划,提出力争在2020年底前培育成熟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二是统一规划、重点突出。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密集推出“夜京城”“夜津城”“上海味”为主题和特点的夜间经济规划,北京市印发了13项具体举措,上海推出夜间经济十条,广州先后发布《广州夜间消费地图》《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国际知名的“广州之夜”品牌。三是文化助力、全域开花。北京出台的十三项举措,其中专门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延长开放时间,从实际效果看,故宫博物院等文化场所的夜间活动基本一票难求。同时,借助“互联网+”,整合扁平化和碎片化的商业空间,丰富夜间经济形式,延伸夜间经济商业半径,也是国内大城市的普遍做法。

从周边城市发展现状来看,他们对夜间经济的开发节奏明显加快。去年11月16日,芜湖市牵头举办了“2019中国夜间经济论坛”,研究发布了《芜湖市夜间旅游发展报告》和《夜间经济:芜湖共识》,同时评选出2019夜间经济十强城市、2019夜间经济十佳城市,苏州市位列十佳城市首位。南京放宽了以前因城市环境改造等原因被取缔的部分夜市,打造“网红夜市”品牌,上海允许有条件的酒吧街开展“外摊位”试点,一些商场还打出“深夜商场”概念,吸引夜间消费。扬州提出以聚集“最扬州”元素擦亮“夜经济”城市名片,以游为主线,将吃、游、赏、乐等活动串起来,并与扬州地方文化相结合,形成扬州特色夜市文化,推出一系列扬州夜游产品。

对我市发展“夜间经济”的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要统一思想、强化共识,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策导向,研究论证并尽快出台发展夜间经济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等,做好统筹规划,为发展夜间经济指明思路、提供遵循。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及资源,研究夜间经济的核心功能、区域模块,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凸显镇江品位的夜间经济产品,通过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差异化布局,打造独具特色的夜间经济供应链。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完善统筹推动机制,在城市管理、经济发展、治安防控、政策激励、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适应“夜经济”、服务“夜经济”。要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扮演好“夜间管家”角色,不断整合城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公安和街道等职能部门力量,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把便民利民服务前移至消费一线。要适度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解决好商家和消费者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努力打造良好的夜间消费“软环境”。对镇江核心商业区,要引导鼓励企业延时经营,条件允许时可以适当进行补贴。比如,北京就推出对符合条件的24小时便利店和文艺演出场所予以资金补贴的政策,天津也出台相关政策引导“7-11”“全时”等企业建设24小时便利店,并鼓励品牌餐饮企业延长营业时间,这些措施对激活夜间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要搞好基础设置建设,优化交通出行、夜间照明等服务,尤其对夜间活跃度高的商业网点,应增加公交线路、加密车次,扩容停车场所,方便市民出行。

三是着眼规模效应,提升消费品牌。要坚持规模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根据镇江现有的资源禀赋,把繁荣夜间经济的主攻点放在发展多元夜间消费市场上,连片打造一批“吃喝玩乐购”一条龙的消费集中区。要注重向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文体娱乐功能区和有消费传统的小街小巷等区域集中,在“大消费区域”内分层打造金山公园观赏性娱乐消费型夜市,西津渡参与性娱乐休闲型夜市,大市口、万达广场综合型消费夜市,同时规划综艺演出、VR体验、影剧观赏、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场所,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要注重依托地域文化,鼓励从业者推出融合镇江历史文化、特色景点、民风民俗的产品,使夜间经济能够凸显城市特色、推广镇江文化。

四是注重示范引导,做到规范有序。坚持以点带面,切忌粗制滥造,要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依托特色餐饮街、美食街、品牌餐饮店、体育场馆、电影院、公园、演艺游乐场等,率先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和精品样板,释放“倍增效应”。要强化政府职能管理作用,推动夜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对可能产生的交通拥挤、噪声和灯光污染、扰民等问题,做到提前研判、备有预案。要善于发挥企业、商会、协会、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杜绝坑蒙拐骗,确保夜间经济行业自律发展。(作者单位:市公安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