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按下快进键 自贸区南京片区发展全面提速

今年将新增企业万家、高企总数突破千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以上 

自贸区南京片区发展全面提速

江北新区的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复工井然有序。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邓建鹰 摄

江北新区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建鹰 摄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重要指示要求,2019年8月30日,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正式揭牌,由此拉开了建设序幕。2020年,南京片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揭牌半年来南京片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如何统筹做好南京片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今年有哪些重点工作?如何推动自贸区南京片区建设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3月2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建设自贸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们必须担负好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南京必须紧抓不放的重大发展机遇。全市上下要共同按下自贸区南京片区建设的“快进键”,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揭牌半年,南京片区建设硕果累累

自去年8月揭牌以来,自贸区南京片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务实成效。

制度创新持续深化。国家批复的江苏自贸区实施方案,涉及南京片区的121项改革创新任务,目前已经实施101项。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南京市能够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的工作要求,目前南京片区可行使的六大类权力事项数为847项,赋权比达85%。

自2019年12月开始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月26日,改革惠及企业数累计1206家,其中直接取消审批的329家、审批改报备的45家、实行告知承诺的457家、优化审批服务的375家。 

高质量发展富有成效。大力集聚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建设“两城一中心”(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同批次各片区前列。 

在自贸区南京片区“先行先试”,建设EDA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平台运营绩效跟踪评价机制,分阶段对平台购置EDA工具和相关硬件进行补助。 

围绕基因技术和细胞治疗产业,建设人体免疫细胞/干细胞综合细胞库、细胞质量检测中心、细胞制备中心、细胞临床技术网络服务中心、企业孵化中心等“一库四中心”。 

推动金融机构在片区集聚,自贸区挂牌以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南京银行等6家银行设立了自贸区业务中心或支行。截至目前,江北新区共有包含地方金融组织在内的金融机构776家,2019年新增169家。 

区域联动扎实推进。推动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与上海临港新片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个与上海临港新片区达成战略合作的自贸片区,同时,探索在市内其他板块建立联动创新区。 

政策体系初步建立。2019年12月18日,南京片区发展的“1+9”措施出台,通过新闻发布会等进行宣传解读,逐一推动落地落实,强化了要素支撑保障。

推进机制逐步完善。调整领导小组,高质量编制南京片区实施方案。尤其是在最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南京片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措施落实,及时出台稳企政策,加快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支持企业化危为机,快速推出病毒检测试剂等产品以及样本检测等服务,为防疫大局贡献了力量。 

防疫复工两手抓凸显“硬核”担当

自贸区南京片区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抓防控是硬任务,抓发展是硬道理”的总要求,超前谋划、周密部署、高效服务,在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截至目前,新区8175家企业复工率超91.4%,432家规上企业全部复工,40余个重大建设项目实质性复工。其中,南京片区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5%以上,透过数字,先行先试的“自贸区”担当得以展现。 

营商环境再优化。通过开展线上招商,春节后自贸区南京片区线上签约重大项目10个,总投资168亿元。针对片区内企业,一方面,设立登记全程网上办,进行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登记,审批结果快递送达,电子化登记率达50%以上;另一方面落实窗口事项当场办结,立等可取。2月3日以来,累计办理各类市场主体审批业务550余件。 

复工复产再提速。在国家级新区中率先发布应对疫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惠企16条”,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在全市率先将复工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上线智慧防疫管理系统,对企业复工复业实现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赴安徽省来安县协调解决员工跨省通勤。 

创新支持再精准。结合“基因之城”建设,对疫情防控产品研发优先推荐申报政府科技项目,并按项目研发费用发生总额10%给予资助。对疫情防控应急指挥、检测分析等配套保障系统和装备,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参与疫情防控产品研发与物资生产工作,世和基因与金域医学获批指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

争取更多“南京经验”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

今年,南京片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创新、产业、开放“三个高地”建设,全年新增企业1万家、高企总数突破1000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争取更多“南京经验”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将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紧扣创新特色,更大力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聚焦“创新策源地”建设,增强创新策源功能,推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等全面投入使用,加快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等标志性平台建设,以重大平台聚合全球创新资源。    

●聚焦千亿产业,更大力度推动产业集成创新。 

聚焦“芯片之城”,对标上海临港,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链集成创新举措,着力破解产业链发展堵点,推动更多产业链项目在江北集聚。 

聚焦“基因之城”,加快推进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示范基地、健康大数据中心等重点平台建设,着力引进国际精准医疗中心、国际化名医中心、国际眼科医院等高端医疗项目,探索创新药物临床医学应用与海外医师执业试点改革创新举措,打造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 

聚焦“新金融中心”,以扬子江新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促进片区金融机构层级提升,推动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一批金融改革试点项目在片区落地。

●加快开放发展,更大力度提升国际化水平。 

加快完善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开放创新促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产业国际化水平、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配合市口岸部门加快推进南京片区综保区的选址与申报工作,扩大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规模,探索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    

●优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打造改革高地。 

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更大力度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人才上优化制度供给,努力打造接轨国际的一流营商环境。    

●瞄准主攻方向,五大方面要“走在前列”   

在“两城一中心”建设上创出特色走在前列。全面加强产业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有所为有所不为,聚力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金融等主导产业不断迈向高端、实现引领发展。 

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创出特色走在前列。统筹发挥企业和事业两方面属性优势,协调用好市场和政府两方面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效益。 

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行业标准制定上创出特色走在前列。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加快建设符合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人才中心。 

在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上创出特色走在前列。充分用好江北新区法治园区的高端法治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最大限度激发动力活力。 

在市域联动发展上创出特色走在前列。让各板块的资源项目进得去,让自贸区的政策效应出得来,探索利益分享新模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共建共享、融合互促的发展格局。

南报融媒体记者 朱晓露 夏思宇 李都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阿奎

(作者:朱晓露 夏思宇 李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