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司徒镇谭巷村:“‘党建+’五维”解码“三治融合”引领乡村振兴

今日镇江讯  从一个加工作坊村华丽嬗变产业园区富裕村,不仅荣登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还步入首批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级创业型行列,更是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江苏省“农家书屋”示范点。

丹阳司徒镇谭巷村华丽嬗变的背后,除了抢抓“兴办村企”、“招商引企”、“互联网+”三次发展机遇外,更重要的是探索一条党群共治的新路子,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2019年,谭巷村工农业总产值10.6亿元,实现利税0.5亿元。

与中国(丹阳)眼镜产业创业园融合共生的谭巷村,拥有台资企业2家、规模私营企业10家,个体私营企业180余家。近年来,谭巷村围绕村级班子、党员队伍、乡贤队伍、民间组织、全体村民五大群体,构建以党建为引领、服务为导向、自治为依托、友好为目的、发展为保障的“‘党建+’五维”共治模式,使之更有凝聚力、向心力、公信力、感召力、齐心力,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乡村治理中,“治理有效”的目标如何有效?如何理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之间的关系?怎样促进“三治融合”?

阳光明媚的春日,记者来到丹阳司徒镇谭巷村,谈到乡村变迁的“密码”,谭巷村党委书记谭来训把它归结为“党建引领”。

“谭巷村两委班子现有的9人均为党员,是全村188名党员的楷模,更是全村4588个村民的主心骨,村党委制定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明职责、细分工、严考核、讲奉献、接地气,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让村民们全都参与到村里大小事儿中来,激发出大家建设村子的热情。”谭来训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谭巷村依托眼镜产业强村富民后,外来人口多,本地人口少,传统的乡村治理机制、治理方式面临严峻挑战,例如法律尊严和权威不时受到挑战,社会治理中百姓角色缺位等等。

“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谭来训介绍,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后,近年来,谭巷村以党建引领,以“自治、法治、德治”为理念,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成立了“党员队伍巡逻队”、“乡贤人才服务团”、“民间艺术团”、“村民自治理事会”、“道德评议小组”五个平台,同时,又深化和发展了“凤凰慈善公益服务中心”、“红白理事会议事服务中心”两个新载体,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而这样的创新正在谭巷村进行。连日来,谭巷村的“道德评议小组”正在主导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导全村上下广泛参与,有效地推动村民自发自觉地提升文明素养。

谭来训介绍,随着村企日益红火,谭巷村的“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人居生态环境公约”等应运而生。这些公约是经过村民代表讨论制定、全村公示后通过的。谭来训说,“村规民约”相当于谭巷村的“小宪法”,村民们对小宪法非常熟知,许多人都能说出其中的条款。

“乡村自治中,自治是核心,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三治融合’必须融合运作,才能真正发挥出它们的最大功效。”谭来训说,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谭巷村的“三治融合”正逐步引导本地村民和外来人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时下,“党建+”五个维度把党员和群众的心串在一起,把本地村民和外来人员结成了一个同心圆,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和谐氛围在谭巷村正浓。(全媒体记者 佘记其 图\文  通讯员 任涛 )

编辑:何冰

(作者:佘记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