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新房 有班上 奔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

唐太山(左)为务工群众统计工作量。

受访者供图

赵刚(右)与贫困户交流。

受访者供图

文凤英(左)在进行编织技术指导。

时荣林摄

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如何确保搬迁群众有事做,各地采取了针对性的举措:引导搬迁户在安置区做劳务经纪人,成立农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就业,把工厂设在搬迁点为附近群众提供岗位。乐业才安居,生活更安心。

——编 者 

云南昭通靖安新区搬迁户唐太山讲述:

当上劳务经纪人 帮助邻里找工作

我的家乡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高桥乡高桥村,山高谷深,道路崎岖。今年2月11日,我们家搬进了昭通市靖安新区康庄社区,分到了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我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我们三口,还有年过70的父母和两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我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搬迁虽然改善了居住环境,但是柴米油盐都要花钱,我又是哥哥的监护人,没法外出务工,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今后的生活挺担心。

好在搬下来没几天,安置区就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就主动上门,了解我的就业需求。根据我的情况,工作人员建议去参加劳务经纪人培训,在安置区做一名劳务经纪人。

啥叫劳务经纪人?3月初,我参加了靖安新区组织的劳务经纪人培训。一周的培训结束后,我基本明白了这份工作的职责。安置区4万多名搬迁群众,其中有一半是劳动力人群。劳务经纪人就是将就业工作站提供的企业用工信息,第一时间告知需要就业的居民,满足居民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双向需求。

有工资拿,还能帮助邻里就业,何乐而不为?上岗后,我主要负责江夏吉之汇蔬菜基地的用工管理,每月工资3000多元。最近是豌豆采摘的旺季,每天的用工需求都在百人以上。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干得好一天收入小100元不成问题。我把基地的用工信息发到社区的就业推送群里,很快就有不少居民响应,我一一回访确认,第二天带他们去基地工作。

如今,安置区附近的产业基地和扶贫车间投入使用,我会及时将就业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帮助更多搬迁群众找到适合他们的工作。

(人民日报记者 叶传增整理) 

新疆于田达里雅布依村第一书记赵刚讲述:

办起农业合作社 组织培训促就业

“赵书记,我这辈子最高兴的就两件事。一是走出沙漠搬进了新房子,二是我的儿子们都有了份稳定的工作。”前两天,吾阿汗·如孜老人笑着跟我分享她的喜悦。

走出沙漠,对于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村的确是一件大事。去年9月27日,乡里最后一批114户村民搬至距县城91公里、通水通电通路的易地扶贫安置点。搬迁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就要考虑如何在新居稳得住。

2018年初,我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的年轻人几乎全部都在放羊。因为是每家散养,户均只有几只羊,不成规模,无法获得稳定收入。

当年6月,我们提出成立达里雅布依乡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让村民将羊托管于合作社集中养殖,把劳动力从养羊中解放出来。刚开始,大伙儿还有些犹豫。但一年下来,看到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不仅拿到了分红,还能腾出手去工作,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申请加入进来。

其中就有吾阿汗·如孜老人的儿子艾克拜尔·阿巴白克尔。“我想工作,可是我没技术”。艾克拜尔所说的,其实也是村里大部分年轻人的苦恼。为此,我们联系农牧民培训学校的老师,来村里手把手教他们技术,并帮助他们联系合适的工作岗位。如今,艾克拜尔已经在北疆的工厂上班了,每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前不久还给家里寄来了钱。

除了外出务工,这两年也有更多村民选择在家门口就业。2019年初,我们成立了种植生产销售合作社,聘请了自治区农科院和县里的专家,举办了种植技术培训,吸纳300多人就业。

(人民日报记者 阿尔达克整理) 

广西灌阳企业负责人文凤英讲述:

厂子开进安置点 招工照顾贫困户

我的厂子,设在广西灌阳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江东移民新区。进厂务工的工友们,有3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来自移民新区。大家怎么都来我这里务工呢?要数咱的招聘有办法。我们扯一张大纸,用粗黑笔重重地写上“招工”二字。内容就两方面,一个是要求,一个是待遇,末尾添个联系方式。

乡亲们路过,瞅两眼,回去跟邻居一拉家常,不几天,我们厂的招聘消息就在移民新区传遍了。社区干部都不用怎么做动员,来报名的人就不少。

简单地考核一下,就该培训了。老师傅文军凤在广东打了七八年的工,鼓捣缝盘机那是一把好手。穿线、刮边、维修、保养,缝盘机的各种操作,她都会手把手地教给大家。不出个把月,新手也能成老手。

不久前,受疫情影响,打零工的人少了。新区的几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没了收入,找上门来问我能否帮上忙。二话不说,我就给她们安排了工作。眼明手快的,就做缝盘工,几个上了岁数的,就让她们手工编织毛衣。

在这务工,还有不少好处。附近有幼儿园、小学,上下班接送孩子也顺路;厂子旁边就是农贸市场,下班回家还能买些东西;而且家中老人搬过来一起住,更是方便照顾。我也不要求大伙儿天天来,按件计酬,灵活务工,有事儿来不了,打声招呼就行。搬迁户跟我说,厂子安在家门口,顾家干活两不误,甭提多踏实了。

(人民日报记者 张云河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20日 13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阿奎

(作者:人民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