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飞:以刀代笔刻画与竹的故事

王云飞

今日镇江讯   留青竹刻以竹子为载体,以刀代笔,将诗、书、画、印等艺术样式融为一体,将固有的竹子形态加工处理成具有实用功能和观赏功能的竹工艺品。

王云飞酷爱书画和留青竹刻,现有竹刻作品被宁镇苏等地收藏家所珍藏,他还开设了京口区书香运河民间文化艺术社“云飞竹刻工作室”,并在南山风景区竹林禅寺设立 “云飞竹刻工作室”。 他以竹为纸,以刀为笔,不仅再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象,更将自然风光雕刻的栩栩如生。

喜欢书画,钟情传统美术留青竹刻

竹刻,因其清雅高洁的艺术魅力,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赞赏与推崇,而留青竹刻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竹青为雕刻图案对象,然后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肌,显现出生动的自然物象,故名“留青竹刻”。

2日上午,记者来到我市南山风景区竹林禅寺,沿着石阶步行百步,便到了寺内的“净业居”,这里便是王云飞的工作室。室内古色古香,宁静优雅,设有工作台,玻璃的展示柜里有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各种各样的横式臂搁和竖式臂搁,也有书镇、挂件等供游客观赏。

王云飞介绍,竹刻分为阳刻与阴刻。将图纹刻去,使之凹陷于竹面之下者为阴刻。反之,将图纹四周竹材雕去使图纹凸显者为阳刻。留青竹刻属阳刻,也称平雕。留青雕刻的笔筒、臂搁、匣盒、扇骨等器物雕刻方法不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色泽莹润,经常抚玩摩挲,年代越是久远,竹肌颜色越是深沉,光滑如脂,温润如玉。

书镇

今年58岁的王云飞是丹阳人,他从小受家学熏陶,喜欢书画和篆刻,1979年学校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从事过浮雕,而且是在小小的麻将牌上雕刻。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竹刻,被有着自然美的竹刻作品吸引,他多地学习、研究,开始全身心的投入留青竹刻。曾在丹阳市176文化绿洲设有工作室,2015年王云飞被苏州市绿竹翁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聘任为绿竹工坊首席竹雕刻艺术家,创作竹文化的文创产品。受邀到南山风景区竹林禅寺内近2年。

崇尚自然,喜爱创作本土文化作品

在竹刻大师的眼里,留青竹刻是竹刻技艺中最吃功夫的一个门类,在0.1毫米厚的竹青层上雕出深、浅、浓、淡的变化,犹如纸上作画,有墨分五彩的韵味。

《菊石鸣禽图》

“《菊石鸣禽图》这个作品无论是画面还是从选材,都突出了自然美。”记者来采访时,恰巧遇到了我市市民殷国强,他正在和王云飞探讨。62岁殷国强告诉记者,他闲暇时会带上一本书,到南山风景区走一走,看一看,偶然间来到了王云飞的工作室,便喜欢上了这里,偶尔来坐上一坐。

殷国强是地道的镇江人,他说,镇江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是一处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南山的竹子更是一景,“云飞竹刻工作室”设立于此相得益彰,与自然融为一体。

王云飞在现场制作

“这个作品我花了四五个月,是近期才完成的,还没有取名。”王云飞开心的拿出一件留青竹刻作品介绍到,这个画面远视为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舟行如梭的船儿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沿河有塔山、古仟道、树绿水清等现代建筑风物,再现了运河悠悠千载的古朴水文化、名人文化和地域风情。画面仰望是一对鸽子在蓝天飞翔,象征着和平。

“在晴空万里祥云呼应中,蕴含了大自然渊远共生,和谐相融的景象。”王云飞说,这个作品是原创,《鸽翔云空放飞梦,流韵运河烟雨中》这个诗句也是一位熟悉的赵文富老师所题。

金山

记者了解到,王云飞还创作了以金山为题材的作品。“我喜欢创作一些代表地方特色文化的作品,来到镇江后便爱上了这座城市。”王云飞说,米芾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位书画家,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近期,我将以米芾的肖像为主体,配以米芾的行书,创作一幅留青竹刻。”

竹子选料有讲究,制作分为四个步骤

近水楼台先得月,王云飞偶尔也去南山竹林“寻宝”,看有没有适合创作的竹子,但大都是外面买来的。那么,竹子买回来就可以刻了吗?“这个竹子可不是买来就能刻的,要经过‘深加工’才能用。”王云飞笑着说。

据王云飞介绍,他所用的竹子竹龄要4年以上,竹皮平滑、色泽纯洁、深山阴面、厚而坚的毛竹。因长的大、粗,且“身材匀称”的竹很难找,所以,他都是提前和人家“订货”,然后自己去砍采。买回来满意的竹子后,按照自己的要求先分段,然后煮一小时,再晒上一段时间,这样的竹段才算合格的。

王云飞还现场给记者介绍了制作的步骤,分整形、描图、切边、铲底等四个步骤。 整形——将竹材制成长方形的臂搁、挂屏及笔筒等物件形状,打磨光滑;描图——将书画稿描印或自画在整好形的竹面上;切边——以垂直、倾斜、弧形等不同角度进行切边;铲底——在层面上铲刮竹青,要求边缘平滑,竹筋通直,根据需要决定深浅、虚实、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

《苏子赤壁怀古 》

在竹子上刻什么最难呢?“要想刻好每一件作品,都很难,尤其是人物的面部表情。”王云飞表示,这个《苏子赤壁怀古 》的作品为临摹,受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诗词打动,更为大江东去的气势折服,因此创作时以刀代笔,人物脸部细微精刻,不过分浓琢。服饰则用简约的中国书法线条勾勒,自然点皴。记者看到,整幅画面在层次分明的浪花衬托下,突出了苏东坡的逼真形象,长江的大气磅礴,将赤壁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蜻蜓月季》

“这个《蜻蜓月季》作品中,这个蜻蜓的翅膀难度也很高。”王云飞认真的说。顺着他的手,记者看到一个竖式臂搁,一只蜻蜓停在一朵月季上面,画面逼真,这只蜻蜓像上刚刚飞上去的,有灵性、有生命。据他介绍,这只蜻蜓的翅膀最难刻,要把翅膀的透明度刻好很不易,刀工要好,深浅要掌握好,一不当心翅膀的经脉就刻断了。“这个高约28公分,宽13公分的《蜻蜓月季》,我先构思,然后打样,再复制的竹片上,大概花了3个月的时间。”王云飞说。

近年来,王云飞积极开展公益性活动,受邀在象山街道办和南山旅游风景区、宝塔山公园、丹阳季子庙,以及在南京夫子庙等地开展留青竹刻的展演传播。不仅如此,他还注重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现有学生20多人,已培养出5名能够熟练掌握全部手工技艺流程的徒弟。

如今,王云飞总是在午后时分来到南山的工作室,静静的坐在工作台前,随着他手中的刻刀不停翻飞,一幅幅韵味别致的山水画,一个惟妙惟肖的人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风骨韧劲的竹子上。他的竹刻作品,继承古色古风,他将自己的情感和雕刻艺术融入书画艺术中,刻画着与竹的故事。(全媒体记者  朱美娜  文\摄)

编辑:何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