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主题活动精彩上演 文物赋彩 展时代新姿

今日镇江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文物赋彩 全面小康”。

为进一步宣传展示我市非遗保护成果,普及非遗知识和宣传健康生活理念,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开展了“中医体质养生讲座”“镇江苏派装裱技艺非遗展”“镇江非遗走进西津古渡社区”“非遗网络课程”“非遗线上购”等多项活动,为市民奉上了节日文化大餐。

12日下午,“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中医体质养生讲座”在行政中心第二会议室拉开帷幕,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陆素琴为近200名机关工作人员普及了中医养生健康知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讲座中,陆素琴介绍了平和、气湿热等九种体质的养生保健技巧,指导大家如何辨别自身体质,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生办法,以便在疫情期间增强免疫力。

13日上午,“镇江苏派装裱技艺非遗展”在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开幕。“苏派装裱技艺”是我国裱画的主要派别之一,同时也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裱”选料精良、配色素雅,它讲究纸绫绢锦的色彩搭配,追求画面和谐统一。这次展出的37件装裱、10件修复作品中,大多出自我市“苏派装裱技艺”传承人于阿善之手。展示的作品中涵盖立轴、册页、手卷、中堂、横批等多种类别,其中不乏傅儒、吴让之、萧平等大家的精品力作。“苏裱”对匠人的要求非常高,除灵敏的艺术审美之外,还需要手工艺人拥有精湛的技艺以及持久的耐心。不管原本多残破不堪、缺损严重,在手工艺人的修复、装裱下,都可以旧貌换新颜、恢复原有古风神韵。一幅简单的书法立轴装裱要经过洗、揭、补、全等十几道工序,修复则在此基础上另有漂、刮、隐补、全色等更多的程序,因此展览主办方将马蹄刀、针锥、棕刷、排笔等这些在装裱修复过程中使用的工具陈列展示,以便市民更直观地了解装裱艺术的独特风情。

为进一步满足市民多样化文化需求,市非保中心还在13日正式开放“云展馆”。“云展馆”依托“镇江非遗”微信平台,通过360°VR全景技术,全方位记录、呈现了“《白蛇传》民间工艺美术展示厅”和“镇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云展馆”同步添加音频、视频、图文等多个热点导览介绍,市民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远程参观,获取身临其境的游览体验。此外,市非保中心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还同步开展了“镇江非遗走进西津古渡社区”、发布“形意拳”网络课堂、组织“恒顺香醋酿制技艺”等四个非遗项目参加阿里巴巴、京东等网络平台举办的“非遗购物节”,致力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带到民众身边,让更多的人聆听镇江非遗故事、感受镇江传统文化底蕴。(全媒体记者 司马珂  通讯员 周旋

编辑:陆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