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区党委

◎市史志办

1938年5月,新四军挺进苏南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12月,为了在日、伪、顽夹击极为复杂、尖锐的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党的力量,加强党对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共中央东南局决定成立中共苏皖区委员会。12月19日,在金坛县建昌圩丁家塘召开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苏皖区委员会,标志着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活动地区已经建立的苏南特委等3个特委、句容县委、社头区工委等14个县(工)委的地方党的领导体制统一为一个整体。大会选举产生了党委组成人员,吴仲超任书记,谭启龙任副书记,韦一平、章蕴(女)、陈洪、刘烈人为委员,任迈、王丰庆为候补委员。

苏皖区党委成立后,苏南和苏北沿江地区党的工作不断发展,在镇江、丹阳、句容、扬中等苏南16个县和苏北江都、泰兴、泰县等县范围内发展了4000余名党员,建立了19个县(工)委、40余个区委、300余个党支部。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抵达苏中地区。为加强苏南党政军统一领导,成立苏南军政委员会,由苏皖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二支队领导人共同组成,统一领导部队和地方党的工作。皖南事变后,苏南各级党组织迅速发展。1941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东南局与中原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华中局为加强江南地区党的一元化领导,决定建立江南区党委,统一领导苏南全区及浙西、皖南部分地区党的工作,原苏皖区党委停止活动。

1942年5月,华中局撤销江南区党委,再次成立苏皖区党委,江渭清任书记,邓振询任副书记,吴仲超、钟国楚为委员。不久,王必成率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从苏中抵达苏南地区,华中局遂决定王必成为苏皖区党委委员。1944年1月20日,苏皖区党委在安徽省广德县召开扩大会议,开展整风学习运动,巩固老区,建立新区,开辟边区,积极贯彻向南发展的方针。

1944年9月,中共中央向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发出《发展苏浙皖地区的方针和部署》的指示,年底即派粟裕率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和300多名干部,从苏中南下苏浙皖地区,成立苏浙军区。苏皖区党委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向东南发展的战略方针,于1945年2月从各个地委抽出一批干部随军南下,开辟浙西新区。5月时苏浙军区控制了浙西纵横各100余公里计10个县的广大地区,为建立浙西敌后根据地创造了先决条件。由于浙西新区和苏南老区的工作性质不同,根据华中局和苏浙军区的决定,苏皖区党委改为苏南区党委,下辖苏南一、二两个地委,吴仲超为苏南区党委书记兼苏南区行政公署主任,陈光为副书记。

苏皖区党委的成立标志着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苏南地方党组织在苏皖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宣传、发动群众,团结开明绅士,凝聚抗日力量,坚持开展反清乡斗争,打击日伪顽,支持新四军向南东进北上发展,直到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

(编写:赵昱霖 审定:张国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