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人民向往的高品质生活

◎马明龙

镇江“跑起来”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要求我们,既要把产业强市抓在手上,也要把民生发展放在心上。全市各层各级要根植人民至上情怀,遵循新发展理念,持续排查解决民生问题,持续改善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创造人民群众向往的高品质生活。

从政治高度把握民生问题,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当前,镇江发展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点,如何更好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创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进一步回答。

1.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重大意义。这是巩固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必须始终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有力体现。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用情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这是落实“三高一争”的具体行动。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鲜明提出“三高一争”目标追求,通过推进高质量发展,让镇江更有前途;通过创造高品质生活,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通过实施高效能治理,让人民生活更加自信;通过争得城市荣光,让人民生活更加自豪。必须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把“镇江很有前途”的愿景变为令人可观可感的生动现实。

2. 坚持发展眼光,正确领会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任务要求。第一,解决民生问题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涨船高”,许多需求从过去的“有没有”转向了现在的“优不优”。第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顺应群众的需求变化,持续排查问题,持续补短强弱,持续改善民生。第三,当前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是困难,越要关注民生。民生问题不仅是政治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如果民生问题解决不好,就难以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实现稳步的发展。内需是发展的动力,构建国内大循环,必须扩大国内需求、挖掘国内市场潜力。解决民生问题,不仅仅是投入,也是带动内需、拓展空间、拉动增长、培育动能的重要举措。

3. 运用辩证思维,科学把握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方法策略。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既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高度负责的态度,也要充分考虑发展阶段和承受能力。坚持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不空喊口号、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争取最好最优效果。二是系统谋划和分步实施的关系。民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慢不得更急不得。要有“历史耐心”,全面考虑、系统规划、逐步推进,从群众最急需、最能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事先干起,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积小胜为大胜。对于短期无法解决、需要较长时间攻坚的,要纳入“十四五”规划来系统考虑。三是顶层统筹和基层创新的关系。共性的、基层无力解决的问题,提到市县级层面来研究;需要省级层面统筹解决的,及时向省里反映。个性问题,各地既要强化责任、积极作为,也要创新手段方法,“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四是上级要求和群众满意的关系。民生发展,人民群众是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主人。民生工作不是数据指标达标了,就意味着做好了、老百姓满意了。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站在群众视角思考问题,改进工作。

从百姓立场直面民生关切,用心用情解决突出民生问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按照轻重缓急、实事求是的原则,写好民生答卷,绘好幸福图景。

1. 牢牢守住“底线民生”。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贫困人口生活问题。“天堂里也有穷人”,要筑牢以社会救助为重点的兜底保障防线,提供更加精准、更加及时、更有温度的帮扶救助和就业援助,小康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二是生命健康安全问题。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危险源依然严峻,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护网仍有漏洞。未知的风险远远大于已知,必须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层层压紧责任链条,严阵以待应对风险,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是粮食供给安全问题。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人民生活的深厚情怀,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强化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恢复生猪生产规模,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坚决守牢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2. 全力保障“基本民生”。一个是“民生七有”。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继续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持续优化公共资源布局配置,让百姓更公平更可及地享有公共服务。另一个是“急难愁盼”。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不同时点,反映的问题不尽相同。民生问题大于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对于个人或者家庭来说都是“大事”,要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用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的妥善解决换来群众的一张张笑脸。

3. 努力创造“品质民生”。以更优的供给满足需求。着眼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把优质的资源留给民生。以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宜居、社会文明、绿色发展、文化繁荣的山水花园名城为目标,全面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深入挖掘传承历史文化,把更多的公共空间、绿色空间腾退出来,把更多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传承下去,让人们“诗意地栖居”。提供更多的机会成就人。着力建设比肩国内最优的营商环境,奋力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创业平台、事业舞台,让一切创富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为工作生活在镇江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打开成就梦想之门。

4. 致力追求“幸福民生”。用先进文化塑造人。加强群众性宣传教育,宣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扬好“亚夫精神”“糜林精神”,用先进思想武装人民群众,用文明新风引导人民群众,让每一个人都有信仰、有梦想、有力量。用民主法治提升人。探索更多基层民主实现形式,让每一个人都能作为个体受到尊重。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镇江,释放更多司法善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用稳定预期安定人。用心讲好镇江故事,让良好的发展态势鼓舞人,向全社会传递镇江能行、镇江人能行的强大信心。加大力度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用明确而稳定的预期、坚强而全面的保障,消除人民群众后顾之虑、安全之忧。

从治理视角破解民生难题,努力实现标本兼治、长效长治

把解决问题与推进发展、加强制度建设统筹起来考虑,从根本上保障民生改善。

1. 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民生发展。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要提高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增强按规律办事、按制度办事的意识,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行稳致远推动民生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归根结底要靠发展。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持之以恒抓项目投入、抓企业服务,用项目保增长、扩内需,既做大蛋糕,也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坚持在大循环、一体化当中发展民生事业。顺应大趋势,用好大机遇,加强对接、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借资源、借人才、借技术,在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加快实现“互利共赢”,让人民群众共享优质服务。

2. 始终把改革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敢于解放思想。学深悟透新思想,以新思想解放思想,对照新思想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克服固有观念和固化思维,用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破除障碍约束。标准、规定既要保持稳定性,也要与时俱进。对过去一些文件规定要开展评估,不适应不符合的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创新解题举措。民生事业需要投入,但不是只靠政府投入才能解决问题,可以采取市场化机制来解决,但也要有原则、有底线,不能“富了老板,苦了老乡”。善于运用国家政策解决民生问题,做到努力学习政策、全面掌握政策、灵活运用政策。

3. 始终把制度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保障。着力健全民生问题常态排查系统解决机制。排查解决民生问题是永恒的课题,要常态化排查、长效化解决、机制化保障,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督查落实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着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广健全“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机制,向基层赋权,为基层赋能,对基层扩面,打通排查解决民生问题的“最后一公里”。着力构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提升城乡居民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优质性,实现均等化、一体化。聚焦民生弱项,提高投入强度和效率,加快形成高质量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落实层面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强化党委领导责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幸福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1. 扛牢压实工作责任。党委政府要树牢民生优先的发展导向,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政绩,把民生发展作为核心目标。人大、政协要发挥各自优势,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加大监督推进力度,协同党委政府抓好民生大事。机关部门要恪尽职守、用心落实,不折不扣把各项部署要求执行到位。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要用心倾听民声、用情解决民苦、用力维护民安,因地制宜地把每件民生实事办好,持之以恒地把每个民生问题解决好。同时,要给予基层干部更多关心和厚爱,用有“强度”的激励和有“底线”的包容,为他们撑腰鼓劲,让辛苦者“心不苦”。

2. 加强政策支持保障。强化政府支出责任,无论财政多困难,民生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民生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民生承诺必须兑现。善于发挥市场作用增加供给,但该由政府投入的,不能简单推给社会,有能力办的,不能有所保留,更不能与民争利。

3. 鼓励支持社会参与。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和志愿者、公益组织、环保组织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激发助力民生积极性。建立健全民生利益平衡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协调机制和补偿机制,实现民生利益最大化。

4. 营造创造共建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民生政策、民生实事,让更多群众看到政府行动,感受到现实改善,增强信任和信心。主流媒体要肯于倾听民声、乐于反映民意,心甘情愿为满足民众对各项社会事务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铺路架桥。强化典型引路。加强先进引领、榜样领航,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发现宣传基层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排查解决民生问题走深走实。坚持群众主体。破除政府“大包大揽”的思维,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商量着办。

创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是“三高一争”的必然要求和具体行动。我们要坚持用新思想定向领航,在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上坚定跑起来,把实绩写在大地上,把政绩写在群众心坎上,带领320万镇江人民共创共享城市荣光!

(本文根据市委书记马明龙同志在2020年9月4日全市遵循新发展理念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