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江苏镇江:“难事不难”中,小康见成色

大路镇环境宜人的乡村集中居住区

今日镇江讯 秋色渐浓。镇江新区大路镇瑞滨新苑小区内,空气清新、草木葱茏。小区西门外的武桥村村委会,57岁的侯银保正在清扫地上的几片落叶。村党支部书记孙兆彬从他身边经过,打了个招呼:“老侯,歇歇忙!”

老侯的工作其实很轻松。每周,他只要来村委会一两次,搞一搞门前卫生。“村里说,这是个公益岗位,没有工作量要求。”

武桥村共有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是因病因残形成的特殊困难家庭,侯银保家是其中之一。在孙兆彬眼中,老侯虽然身体不好,但一直很自强。如今,他每月有几百元土地租金,领几百元公益岗位工资,再打点零工,多元收入背后是一个多彩的脱贫故事。

年轻时,身患疾病的侯银保就常常晕厥。一度,由于丧失劳动能力,他被纳入低保。数年前,要强的侯银保身体好转,主动考了个押运证,但也因此退出了低保。好景不长,在押运岗位上没干多久,他的身体再次每况愈下。没了低保,又无法工作,老侯的困境成为村里的难题。

“新区丁大姚三镇,差不多每个村的贫困户都是个位数。但这些又都是因病因残的特殊困难户,如何让他们脱贫不返贫?”孙兆彬认为,侯银保的脱贫返贫再脱贫难题,具有普遍意义。

丁岗镇着力做强村级经济

创设公益岗位,加大救助力度,提高关爱频率,针对侯银保在内的所有贫困户,武桥村一户一策扶贫。基本原则是村兜底、同富裕,根本目标是脱贫不返贫、小康不掉队。“解决这个难题,关键还是做强村集体经济。”孙兆彬说,目前圌山风景区正在大开发,五桥位于圌山脚下,村里很有信心。

一阵秋风来,侯银保好下班了。他说,自己现在免费服药,吃穿自在,因为土地经营权换保障,3年后就领退休金,生活肯定越来越好。

生活越来越好,也是家住丁岗镇留村村的94岁老人殷大槐的感受。这位1938年入党的离休干部,离休后回到家乡养老。他觉得,这些年,乡村最大的变是越来越方便。

上午10时许,秋雨绵绵。上了一会网的殷大槐离开电脑,躺下吸氧。这时院门响了,儿子殷金文去开门,是村卫生室的医生上门随访。

量血压、测血糖、听心跳、问起居,医生张韵边忙边记下检查结果。这些结果最终会输入电脑,形成殷大槐的健康大数据。“平时老爷子体检、配药,都在村卫生室,很方便。”几年前,退休后的殷金文回乡服侍父亲,他也决定今后就在这里养老。

留村人看病,并非一直这样方便。村党总支书记赵兵介绍,全村1400余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超过50%。过去,留村人就医,至少要到七八公里外的医院。年轻人还好,岁数大的就比较麻烦。“老年人吃饭怕噎、走路怕跌,村里老人越来越多,子女又不在身边,看病是个大问题。”

2018年,新区卫生部门投入40多万元,把留村的一处闲置用房,改造成标准化的卫生室。张韵等3名医生进驻,为村民提供慢病管理、日常医疗等服务,并对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上门送医随访。通过与上级医院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村卫生室还负责村民的体检组织、接诊转诊,为村民构建起家门口的卫健服务体系。

空巢老人看病方便了,村居养老更具吸引力。近些年,不少留村走出去的退休人员,回到家乡安度晚年。留村之“留”,更加名副其实。

姚桥镇乡村善行义举榜

留在家乡的,还有很多孩子。

差不多每天早晨,姚桥中心小学校长孙盛,都会站在学校门前迎候学生。本学期,他更忙了。姚桥镇另一所小学,刚和姚小联合成立教育集团,孙盛成为两所学校的总校长。

两所小学联合,主要因为姚小家校合育成绩斐然。作为全市首批家校合育试点校之一,姚桥小学近年通过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致力让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每天在校门口,透过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和接送人员,就能大致看出留守儿童的占比。”孙盛介绍,两所学校有相当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上下学都坐校车;有些虽然生活在一起,但父母忙于打工,早晚都难见面,孩子主要还是靠爷爷奶奶,“这类广义上的留守儿童,比例超过60%。”

弥补家庭教育缺口,姚桥小学的教师,多了许多“跨界担当”。四年级班主任张建霞,是班上每个孩子的“家庭教师”。每天放学,她和同事们轮流留在班上,陪伴部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为了家校合育精准有效,姚小还制定家访制度,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家访2名学生。“要走进留守儿童心中,先要走进他们家中。”张建霞说。

成立教育集团后,姚小经验将惠及更多孩子。目前,在教育部门政策引导下,学校正借助社会爱心,引入合唱、书法等公益教学,让乡村留守儿童享受更优质教育。

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陶伟说,2017年起,新区连续4年开展民生实事“7+2”行动,力求在家门口满足老百姓的就医、上学、文化、环境等需求。“特困家庭脱贫,空巢老人就医,留守儿童上学,当这些难事不再那么难,小康生活就有了幸福模样。”(全媒体记者 刘兰明 李明明 梁和峰)

编辑: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