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行走西津渡

尚清戏台

早就想去西津渡走走看看,壬寅初冬早晨,我蜗行在那条不足千米的千年老街上。店幡招摇,牌匾醒目,街面上的青石板已被风吹雨打磨得光溜,向世人倾诉着沧桑岁月。蒸煮或油煎的各种传统小吃香气扑鼻。清晨的寒意迅速被古街两旁店散发出的热度融化。

我随意走进街边一家打着“李嫂锅盖面”招牌的小店坐下,点了一份鸡蛋面和一碗热乎乎的豆浆,外加几块晶莹透亮、色泽鲜红的“镇江水晶肴肉”。这种面是镇江的传统小吃,也称作“镇江小刀面”,被誉为“江南天下第一面”。它的做法是用大锅来下面,然后在上面盖一小锅盖,这样子做出来的面条会更加劲道,特好吃。行云流水般将吃食快速下肚,连面汤都一气喝光,我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吃罢早餐,漫步古街,我继续被浓郁的城市烟火气息熏染着。街两旁开着几家茶馆,我平时嗜茶,闻到茶香两腮生津。这些茶馆装修时尚,像茶事般雅俗共赏,却是人世间的一种消遣状态,让人亲近。茶馆里已坐有许多喝早茶的老客,从他们的穿着和方言判断,应该是本地居民。我和一位手捧大茶杯,头发斑白的老者闲谈起来。他告诉我,今年已有80岁,在这条街上喝了五十几年茶。他说早茶是他的第一顿饭,也是他的第一嗜好。

我要了一杯“镇江金山翠芽”绿茶和老人面对面坐着,就着一只镇江京江脐,呷着热茶。他很健谈,向我聊起此地人们喝早茶的历史。他说得在理,在车马很慢的年代,作为商埠重地,早在千年以前,这里便是长江上的知名渡口,古称金陵渡,也是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难能可贵的是如今的古埠遗址处,依然保留着当年人们的那份生活习俗。

站在挂着“听雨茶坊”旗幡的这家茶馆前,我眼前幻化浮现处生动的一幕:那些大清早卸完货物的男人们,在这条紧依码头的小街上休憩,吃早餐喝早茶,家长里短、市井趣闻、插科打诨、天南地北,聊走了一身疲惫,也聊出了人们从休憩果腹需求演变出的独特早茶文化,聊出了一方百姓与世无争、安逸自在的平和心态。

早就听说附近有镇江博物馆。从千年老街出来,我走上了小码头街,上午九点,我走进了这座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建筑。此刻馆里已有许多参观者,走上楼,便见琳琅满目、林林总总的馆藏文物呈现眼前。在这座艺术殿堂中,珍藏着3万余件从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和10万册古籍书。以西周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宋元明金银器、明清书画为馆藏特色。这些珍宝,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展示着古城镇江历史发展的足迹。

我认真品读留有岁月之痕的书画作品,揣摩每幅作品背后蕴含的山水人物故事,似闻青竹幽兰之淡香缕缕。见惯了现代高科技产品,那些历史久远、大大小小的文物让我兴奋不已,站在这些宝贝面前久久不肯移步。

西津渡古街

从蜿蜒的五十三坡拾级而上,在元代昭关石塔下穿行而过,经待渡亭、观音㓊、老码头,通过这些景点,让我们仍能想象当年古街店铺林立、商旅云集的繁荣景象。沿途有很多摄影爱好者举着相机拍照,他们大老远地跑来,就是为了留住这美好时光,记录下古街最生动的影像。在街头转弯处的尚清戏台上,传来一阵高亢的声音。有几位身着古戏装的演员登台演绎着锡剧《珍珠塔》,我和几十位游客驻足看戏,听罢一折才满足地离去。

把一盏香茶,摇一把蒲扇,尝几种特产,赏一出戏剧,补一缕乡愁,寻几许古风古韵?古代感和现代感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点交汇相叠,闪烁出多姿多彩的光芒。一个千年古渡能牵动游客络绎不绝的目光和脚步,靠的并不是大动干戈的大拆大建,靠的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中国式乡愁的呈现,靠的是对传统历史街区的文化风貌的保护。修旧如旧,留住了青砖屋、石板路、旧街巷、马头墙、老码头、小店铺……

历史是一条不会断流的河,不可任意截断。行走千年古渡,让我感慨良多。古渡独特的建筑历史文化、人文历史文化,毕竟是一段历史的固化和缩影,它有着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流传。它曾经的温暖,不会因为岁月悠久而消散殆尽。保持原生态,它的价值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这是最纯真的历史记忆,只要它们在,就能留得住乡愁!(图/文  孙建远)

编辑:朱超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