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丨六朝镇江的徐氏风采

□ 徐苏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北方动乱不休,少数民族开始纷纷入住中原,并互相残杀,引发中原当地的居民大批南迁,许多移民过长江后留在南岸的京口落户,成为当地的侨民。在这些侨民中,以刘裕为代表的刘氏宗族和萧衍为代表的萧氏宗族身世最为显赫。还有一支就是以山东士族徐邈为代表的徐氏宗族,他们人数众多,名气也不小,成为后来镇江徐氏宗族的主流,只是因为他们落脚京口后,史书和方志中多注明他们为东海郯人,引起了一些人的误解,认为他们不属京口人。

其实,这里的东海郯,同南徐州差不多,只是一种侨置郡县的称谓,实际上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当时京口。《光绪丹徒县志》“建置沿革表”中记录过永嘉南渡后,当时的丹徒县境内曾寄治郯、朐和利城三县的侨民,从属南朝的东海郡,其范围在南徐州中。他们和刘裕为代表的刘氏宗族和萧衍为代表的萧氏宗族一样,都是当年移居京口的侨民。如《晋书·儒林·徐邈传》中就记载:“徐邈,东莞姑幕人也。祖澄之为州治中,属永嘉之乱,遂与乡人臧琨等率子弟并闾里士庶千余人,南渡江,家于京口”的事。



六朝时,在京口扎下营盘的徐氏移民和其他北方移民一样,有着很高的生产技术能力和文化素养。他们的到来,不仅扩大了南方的开发范围,农业生产由粗耕转变为精耕,改变了原有的分散独处,“乐道安贫”的社会结构,随着开发层次的深入,至南朝宋时期,京口出现了划时代的发展,政治地位显要,经济实力雄厚,文化事业兴盛,《宋书·文帝纪》说:京口“襟带江山,表里华甸,经涂四达,利尽淮海,城邑高明,土风淳壹,苞总形势,实维名都。”

京口徐氏宗族在六朝时期是人才济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在南朝文化史上占有地位,在整个中华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也有影响,出现了不少父子齐名、兄弟比肩的现象,他们的成就表现在文学、史学、宗教、书法、绘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耀眼的当属担任南徐州大中正的徐邈、徐广、徐陵和南徐州中正的徐勉四人。

六朝选拔天下人才时,还是很有一套章法的。按照《通典》的说法:“魏司空陈群以天台选用不尽人才,择州之贤有识鉴者为中正,自拔人才,铨定九品,州郡皆置。晋宣帝加置大中正,故有大、小中正。杜佑考究甚明,然附于州佐之后,却未为允。考晋、宋、齐、梁、陈,大、小中正见于南徐州郡者甚多。”他们均“取本土德高浑全、才识纯盛者担其任。”其中,绝大多数是从北方南下,移民京口的知名学者。如担任南徐州大中正的先后有伏滔、徐邈、徐广、江夷、羊规、檀韶、王镇之、王球、萧思话、江湛、王延之、王份、萧琛、萧子云、王冲、江总、王通、王固、徐陵。担任中正的有王琨、徐勉等九人。这些学者在六朝文化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徐邈 (343-397) ,字仙民,东莞莒北境人。东晋官员、学者。晋永嘉之乱时,他随其先祖徐澄之和同乡人臧琨等千余家南渡,从山东移民到京口,成为当地的常住居民。其父徐藻,太学博士,后官至都水使者。徐邈性格端庄,读书刻苦,博览群籍,处事稳重。他年轻时与同乡臧寿齐名,专注读书,把心事放在研究学问上。晋孝武帝时,皇帝重视阅读典籍,朝廷征招儒学之士入朝,徐邈被大臣谢安选中,推荐入朝担任中书舍人,后迁散骑常侍,留在西省侍帝读书。他每次被询问都能从容应答,让孝武帝感到满意。孝武帝有宴会后随意写手诏赐给侍臣的习惯,由于文辞杂乱,都交给徐邈去处理,他能根据孝武帝的原意,对其文辞及时修改,令其文辞可观,然后经孝武帝阅览后下赐,当时人都以此赞扬徐邈。

徐邈担任中书侍郎后,专掌诏书,参议朝政,多有匡益,受到孝武帝的器重。常常入朝见孝武帝,参与朝政,修饰诏文、拾遗补阙,为孝武帝效力。孝武帝将他比作金日磾、霍光,有托付辅政重任之意,后因孝武帝被张贵人杀害,未来得及写遗诏,事情没实行。安帝即位后,徐邈改任骁骑将军。

徐邈在经学和音韵学研究方面均有造诣。撰有《毛诗音》2卷、《古文尚书音》1卷、《周礼音》1卷、《礼记音》3卷、《春秋谷梁传》12卷、《春秋谷梁音》1卷和《五经同异评》《正五经音训》《春秋谷梁传注》等著作。

徐广(352-425),字野民,东晋经学家和史学家。他博览百家,学问精深。谢玄担任兖州刺史时,邀请他做从事。谯王司马恬任镇北将军时,补其为参军。孝武帝时,以其博学,任他做秘书郎、典校秘书省,校勘过秘阁四部图书3600卷。后转员外散骑侍郎,仍领校书事。在此期间,由他主持编撰的《晋义熙四年秘阁四部目录》,是这一时期的国家图书总目,在中国目录学史上有一定影响。

义熙初年,徐广奉诏撰写车服仪注,又奉朝廷之命撰写国史。义熙六年(410),他任散骑常侍,兼任徐州大中正,再转任正员常侍和转任大司农。义熙十二年(416)他完成了《晋纪》一书,共46卷。《晋纪》的史料价值较高,是后来撰写《晋书》的重要参考依据。

永初元年(420),刘宋高帝下诏书说:“秘书监徐广学识渊博,品德纯朴,在任上恭敬严肃,可任中散大夫。”被他上表拒绝,辞官归家。著有《毛诗背隐义》2卷、《车服杂注》1卷、《礼论答问13卷、《史记音义》12卷、《孝子传》3卷、《弹棋谱》1卷、《徐广文集》15卷录1卷,《史记音义》12卷以及《答礼问》等。

徐陵,字孝穆。南朝文学家。出生书香门第之中,他的太祖父徐凭道、祖父徐超之、父亲徐摛历史上都很有名,弟弟徐孝克也是著名学者,整个家族纵横政坛文坛百年,门第显赫。徐陵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编写了《玉台新咏》,这是继中国古代的《诗经》和《楚辞》后又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梁太子萧纲在任时喜欢以轻靡绮艳见称的宫体诗,为了给自己喜欢的这种嗜好寻找依据,防止别人对他的攻击,他请徐陵编一部自古以来描写女性诗歌的集子。由于这部诗歌总集的收录对象偏重于男女之间的闺情,故称为中国的第一部艳歌总集。

《玉台新咏》收录了中国历史上东周至梁代描写女性爱情故事的诗歌共769篇。计有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1卷,共10卷。这部艳歌总集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包含了一些情调不太健康的色情作品,但也保存了许多纯真的作品。如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和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等,就得益于此书的流传而为世人知晓。民间流传极广的《木兰诗》也是从此书中发现的。这些诗歌表现出真挚的爱情和妇女的痛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徐勉(466-535),字修仁。南朝梁官员、学者,南昌相徐融之子。徐勉年少孤贫,节操清廉。入国子学读书,后任西阳王国侍郎。梁朝建立后,任中书侍郎,转尚书左丞,迁太子詹事,辅佐东宫太子萧统。担任过徐州中正,官至吏部尚书,迁侍中、右仆射、中书令,治理朝政出色,号称贤相。他善于属文,勤于著述。曾因起居注烦杂,加以删撰,为《流别起居注》六百卷。另有《左丞弹事》、《选品》、《太庙祝文》、《会林》等书集,今多佚失。史学家李延寿称之:“少而励志,发愤忘食,修身慎行,运属兴王,依光日月,致位公辅,提衡端执,时无异议,为梁氏宗臣,信为美矣。”

除此以外,六朝时侨居京口的徐氏名人尚有徐宁,东晋官员。曾任舆县令、吏部郎、左将军、江州刺史等职。徐份,南朝陈官员。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太子洗马、海盐县令等职。徐悱,南朝梁诗人。历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晋安内史等职,其诗的代表作是《古意酬别长史 》诗,写其建功立业的抱负。徐孝嗣,南朝齐文学家。历任著作郎、吴兴太守、吏部尚书、尚书令等职,有文集12卷。徐伯阳,南朝陈文学家。历任东宫学士、临川王府参军、侯官令、司空侯安都府记室参军、南徐别驾、东海郡丞等职。以文笔著称。

编辑:毛蕴劼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