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文化 | 小满随想

文/陆云

记得我小时候,就经常听见父亲说小满、芒种这些词。最初我只上小学,听听而已,后来上初中了,仍不时会听到父亲说起二十四节气,也时常会插嘴问父亲关于节气的一些基本常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满,我曾经问父亲:“小满,小字是哪个小,满是哪个满,什么意思?”父亲说小满就是麦子灌浆满了,快成熟了。我上学的时候,不学这些内容,但父亲却对二十四节气倒背如流、烂熟于心,我很惊讶和敬佩。

或许是受到父亲的熏陶,参加工作以后,我开始自学二十四节气,这些年更特别关注节气,总爱把公历纪年和农历年份,公历月日和农历节气对照起来工作生活。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涵盖了一年四季,每季六个节气。现在我才知道父亲对节气那么熟悉,不是靠死记硬背。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个季节的开始都有一个“立”字,立就是开始的意思,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些节气,依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排列,有序反映了开始于立春、终结于大寒的全年天气,气候环境和包括农作物生长在内的物候等多方面现象变化。每个节气都是15天,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客观真实科学地描述和反映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一年中的日照、雨水、下霜、降雪、气温等等大自然的变化规律。

二十四节气全部都是两个字,至精至简,但这两个字却蕴含着大文章,是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大与小二字运用得比较多,比如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这些都是两两相对,是指程度的由浅入深,例如暑天是在夏季,暑就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有点热(小热,还不十分热),而大暑就是大热,非常炎热。小满,是众多“大与小”节气中的一个特例,只有小满,没有对应的大满。满在这里指饱满,小满意有点满,不是很饱满,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经灌浆成熟,颗粒开始饱满,但还未完全饱满。我理解,接下来的芒种,实为大满,只是把大满这个词改换成了芒种。

为什么只用小满,而不用大满?我认为这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中华文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理解这里大概有三点原因,一是满有饱满、满足、完全等意思,但不管从哪方面解释,满都达到了顶点和极限。我们常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满招损”、“骄傲自满”等等,又说“不可说满话”,“做事不可太绝”,这些都说明了古人忌讳一个“满”字,小满尚可,大满就太过了。二是小满的满字是针对物候现象,意思是要表达麦类等夏熟作物已经灌浆成熟,颗粒有些饱满了,但还未完全饱满,如果达到大满,这些作物就会干枯死亡掉了,籽粒也会炸裂或者掉落,那样的话,收成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就没有收成了。收获的季节应该在小满阶段完成,达到大满就太过了。三是小满收获的农作物都是在上一年秋冬季节栽种的,于此时收割掉了,接着还需抢种夏季作物。小满是上一季作物的终结(只有小满,等不及大满就收获了),芒种才是夏季作物生长的开端。

小满紧接在立夏之后,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就是说夏季才刚刚开始,气温并不炎热,天气相对温和。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有一首《小满》诗,生动地描写了小满时节的景象。他写道:“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第一句描写了夜莺在茂盛的绿柳枝头自由自在地鸣叫,第二句写了明月照亮天空,皓月高悬在万里长空。第三句写他最喜欢这个时节田间地头的麦子,第四句迎风笑落红,真切地描写了春去夏来,春天盛开的鲜花,这时已经纷纷凋零,作者在初夏的风中笑看那满地落红。

北宋还有一个文人翁卷,名气虽不如欧阳修,但他的诗《乡村四月》也很有名,写的也是小满节气农村的美丽景色和农民紧张忙碌的生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前两句是景物描写,“山原”指山和平原,“白满川”的“白”是水色,“川”是河道和稻田,“子规”是鸟名,“雨如烟”指蒙蒙细雨,如烟似雾,意思是无论山岭还是平原,到处都是一片碧绿,水田中的水色与天际连在一起,互相辉映,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此时子规鸟在一个劲地鸣叫着,细雨蒙蒙下个不停,如烟似雾。最后两句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意思更加直白,是说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闲着没事的人很少,大家都很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小满,正是农村收割蚕豆、油菜的最繁忙时期,接下来农民们又该开镰收割麦子了。小满过去,我们又将迎来芒种节气,到时候农民们打晒完麦子,还要犁田插秧,乡村会呈现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景象。

编辑:缪小兵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