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文化 | 康熙六下江南,古城镇江处处留痕迹

文/许家根

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六下江南,给古城留下了记忆。

扬子江的感慨

康熙皇帝南巡从扬州仪征渡扬子江至镇江,见扬子江如此广阔,作《由仪征乘巨舰至京口》诗一首,云:“长江万里开鸿蒙,高樯巨楫乘艨艟。仪真京口路百里,挂帆瞬息凌长风。汀芦洲树看历历,波恬浪阔光瀜瀜。遄流直下入沧海,远源上与岷峨通。山川断续合云雾,日月照耀浮虚空。舟行迅速疾飞驶,恍闻击鼓冯夷宫。柂楼高据极观眺,奇纵豁达舒心胸。年来江汉罢桴鼓,河海清晏绝战攻。舳舻闲系沙岸侧,水师卷甲悬长弓。羽葆南巡渡扬子,居安更念艰难功。”长江万里之壮观,“河海清晏”,“水师卷甲悬长弓”,作为一国之君的康熙皇帝,发自内心的感慨那是当然的了。


《康熙南巡图》渡江到金山

康熙皇帝又作《长江静浪歌》诗云:“传来江势最凶险,万里长流湍潋滟。葱岭分派自岷山,江汉黑水界蜀陕。逶迤东注百川归,萦带如驶经诸矶。风波云雾全渺渺,群峰屼立暝烟微。铁锁横江原气怯,投鞭断流借盖威。未若自然顺天意,无怠无荒广川济。利涉须凭正刚柔,分理全赖作舟枻。仁者如斯称水德,治人御事先光霁。最喜长江能容物,更羡长江有宽厉。每度无险浪且平,登临慷慨古今情。未卜始终概难信,愿言永静勿纷更。”这首诗,康熙皇帝除了描写长江源流的状况,更是感叹大江之凶险,思绪万千。“每度无险浪且平”,多么地希望天下平安和祥和啊。

康熙皇帝还作了《渡扬子江》《登金山望长江》《自江宁至京口》《自镇江至江宁》《自龙潭用战舰顷刻至金山》等诗章。在《操舟说》一文中写道:“朕南巡江淮间,见操舟者苟备之豫,而持之慎矣。”“乘国者,其如乘航乎?航安则民安矣!”《操舟说》明确操舟之苟备的重要。《操舟说》一文,张玉书奉敕书,由京口副都统张思恭勒石。


康熙皇帝像

盛赞金山焦山

康熙皇帝南巡驻跸金山焦山,对金山焦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金山》《焦山》《金山江天寺》《驻跸金山》、《金山寺月夜》《金山望雨》《登焦山》《望焦山念己巳曾登其上》等诗。康熙皇帝在《金山》(并序)中赞曰:

“金山,在大江中,南眺润州,北临瓜步。登陟其上,纵目千里,泱泱乎大观也。朕率扈从诸臣历览诸胜,江山之秀,未有逾於此者。一览江天胜,东南势尽收。帆樯来极浦,台榭起中流。路出丹崖上,烟同碧汉浮。登临豁心目,浩荡俯沧洲。”

作《登焦山》七绝:“风帆战舰入沙洲,不动云烟一豫游。只见晴光安水面,潮声静里卷潭湫。”亦是对大江的赞叹。

康熙皇帝登妙高台远眺,大江、山、沙洲、树木、波涛等等,尽收眼底,作《妙高台》五律一首,由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台高绝众鸟,临眺畅清襟。渺渺沙洲树,青青远岸岑。波涛岩下接,洞壑槛边深。江水明如镜,弥徵天地心。”

康熙皇帝还撰写了《试中泠泉》《妙高台》《长江夜月》《山中晚霁》《中泠泉》等诗。在《见龙行》(并序)中写道:“四月三十日,驻跸金山。是日申刻,无风雷,惟细雨一阵,既过而西南现龙,横亘数十丈,宛转移时,遂入云端。问及土人,非起蛟也,名为龙,见以为祥瑞等语,朕亦不以为异,故援笔漫成《见龙行》,以示随侍。”康熙皇帝故作诗写下《见龙行》:“在田在天连二五,纯阳变化参吞吐。非如起蛟坏田庐,又非密雾伤园圃。云端前后发祥光,逶迤上下行有矩。而乘六龙以御天,不违施德普时雨。有亢有悔有亏盈,首出庶物用精明。大哉龙德从其类,发挥纯粹须经营。长江一派何泱漭,素波万里尽澄泓。象震凌云敦元气,日新顾諟玩无声。”

《丹徒县志》记载康熙帝南巡诗文

古城处处留痕

康熙皇帝描写《铁瓮城》:“万里晴江拥舳舻,高城铁瓮接康衢。遗铭欲探华阳迹,旧宅难寻海岳图。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龙舟漫道巡行盛,多恐深居政未敷。”

《竹林禅院在润州城南竹径数里》:“一径入深竹,数里来上方。丛生岩磴密,枝拂云烟长。华旗出林际,芝盖停三阳。飒飒吹霜风,碧叶纷翱翔。山斋颇幽寂,万籁含虚光。触物感予怀,歌彼淇澳章。”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上南巡,玉书迎驾。”康熙皇帝在镇江登门看望了张玉书。康熙皇帝御匾“光辅”,御碑“金山月夜”诗赐张玉书。还赐张玉书《大学士张玉书挽诗》:“文章末齿秉丝纶,旧德凝承近紫宸。瀚海天山同正略,江干河道与尝新。表贤未及身先没,颐养空谈梦后湮。挥泪长歔叹佐斗,从来伤痛肃雍臣。”赐张玉书葬丹阳尤区村。此等,皆是对张玉书的功绩肯定和表彰。

康熙皇帝在《南巡笔记》中写道:“二十四日,将由仪真幸江宁府,忽遇顺风,可以速达京口,遂乘沙船顺流而下,波恬浪静,瞬息七十里。沙船,江中战舰也。自岳州长沙用兵以来,多得其力。今河海清晏,当时战具仅供渡江之用。然安不忘危,朕于此时,未尝不念艰难用武之际。次早登金山,孤峦隐岫,屹峙大江中。飞阁流丹,金碧照灼。更有一峰离立,曰:‘善才石’。郭璞墓在其西。上有妙高台、留云亭、朝阳洞。下有中泠水,称‘天下第一泉’。朕率扈从诸臣,一一探眺,纵目千里。题‘江天一览’四字,并赋二诗。竹林禅院,在镇江府城南五里,曲径逶迤,茂林修竹,高者四五丈,大者围尺。青叶碧枝,隐森崖谷,实北地之所未有。”康熙皇帝写作、亲临古城的这些古迹,基本都还存在,足以见证。

古寺留下匾额

金山寺,自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始下江南,先后驻跸。除以上诗文外,还赐有御匾:“江山壮观”、“水天清映”、“江天寺”、“动静万古”、“江天一览”、“松风石”、“云峰”、“祗树”。赐御联:“能使无风浪,常存得安静。”“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孤云自往心同远,皓月当空性本圆。”


《宝华山志》,康熙帝赐 “慧居寺”寺额

康熙皇帝赐文、赐诗、赐匾、赐额等大多勒石。留在金山的碑刻有“操舟说”、“金山江天禅寺碑”、“江天一览”、“金山江天寺”、“恭侍皇太后驾临金山记”、“金山月夜”诗(康熙三十八年,赐大学士张玉书)、“登金山望长江”诗、“长江静波歌”诗等等。留存焦山的御匾有“定慧寺”、“香林”、“法云慧日”、“山高水长”。御碑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留存北固山、竹林寺、超岸寺、宗泽祠、八公洞、张玉书宅等的御匾有“宝晋遗踪”、“竹林寺”、“超岸寺”、“八公洞”、“忠尽永昭”、“松荫堂”、“光辅”,以及御碑:“竹赋”诗、“竹林诗”。

绍隆寺,坐落在五峰山第四峰南麓。约建于唐代。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重修,曾名“莲觉寺”。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亲临五峰山,赐绍隆寺为金山下院。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由曹寅伴驾第三次南巡时,为绍隆寺题“灵觉宝寺”匾额,赐铜昆卢佛像、铜观音像、藏经等物。

超岸寺,康熙三十八年,赐额今名。

隆昌寺,原名千华寺,又叫千华社。掩映于宝华山中,如花之含萼,莲之有房。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神宗亲题“护国圣华隆昌寺”额,遂有隆昌寺之名。清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第四次南巡,御赐“慧居寺”额。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御赐《将游华山以欲雨未望》诗一首:“欲向青山涧壑行,春云又变晓阴轻。勾陈不遣惊禅定,恐碍林间碧草生。”

宝华山文物古迹颇多,建有康熙皇帝的御碑亭。铜殿,位于大雄宝殿右上方。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再登宝华山,恩赐御书匾额。赐铜殿“莲界云香”额,戒坛“精持梵戒”额。赐御书《金字心经》一卷、《渊鑑斋法帖》一部、“御书金扇”一柄。

图片由许家根提供

编辑:缪小兵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