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本草,前路漫漫——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带来的忧与思

今日镇江讯  一草一世界,一木一浮生。近期,东方卫视《本草中华》第二季开播,通过年轻态的艺术呈现、富有人文气息的温暖叙述、带领观众走入身边的本草世界,打开观众视野,促使他们在本草文化中寻求到精神共鸣,引发了广泛热议。

而就在前不久播出的一集中,就着重介绍镇江世业洲的芦根。那么,镇江中药资源情况怎么样呢?有什么独特的药材吗?其实,从去年4月开始,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已经在我市有序开展,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镇江中药资源丰富,却不免面临着药材资源品种的减少、部分珍贵品种濒临灭绝、采药人队伍的严重萎缩等严峻形势,可谓前路漫漫。

挖到至少长了十年的南沙参

七叶一枝花

第四次全国中医药普查,

探寻镇江“道地药材”

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全靠丰富的中药资源支撑,而中药鲜明的地域特征,赋予不同地区不同的中药资源种类。我市的一些中药专家、药农、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教授和全国中医药传承人一次次躬行大地,翻山越岭,调查在镇江范围内药材种类,记录它们的生长环境。记者也多次跟随普查队,前往巢凤山、十里长山、南山、五州山……

普查队通常由经验丰富的老药农领路。在山上,他们陆续寻找到了不少中药材资源。有贴地生长的太子参,开着花的延胡索,有着宽宽叶子、平行叶脉的玉竹,浑身都长着刺、鸟都不愿停留的鸟不宿,茎呈钝四棱形的益母草,濒危道地药材茅苍术——大蓟、小蓟、商陆、紫背天葵这些中药材,再寻常不过了,就长在山间路边。他们通过取样地,放样方,利用GPS轨迹仪定位,对样地样方里的中药材进行观测、拍照、采样、数据记录、标本制作等一系列动作,记录下中药材资源分布情况,上传中国中药资源数据库,建立中药资源监测的动态机制,实现中药资源数据库信息库共享及现代化管理。

太子参

镇江独特的山水优势,江河纵横交织、水源充沛、雨水调和、四季分明,也孕育了镇江丰富的中药资源。据1984-1986年的镇江中药资源普查记录,镇江境内共查到858种,其中纯草药类是700多种,大宗药材有白术、红花、山枝、百部、紫苏、益母草、紫花地丁、女贞子等,重点药材有紫丹参、桔梗、太子参、薏仁、蒲黄等,道地药材有茅苍术、七叶一枝花、明党参、竹茹等。全国规定重点调查的364种中药材,镇江有生产和分布的就有197种。

普查小组核心成员、市食药监检验中心中药室主任陈晓风告诉记者,第四次全国重要资源普查从去年开始,目前已行动了13次,70多人次,采集了27个样地,拍摄照片5400张。普查发现,目前,白及、龙胆、南柴胡数量已逐年下降、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镇江“道地药材”茅苍术也濒临灭绝,仅在长山一处半山坡上找到几棵,并且植株已开始变异。七叶一枝花镇江市区已难找到,就连原来存量较多的句容斗篷山几次他们都没有找到。第三次普查曾经确认的一些药材特定区域,许多已变成城区或被开发,原有的药材自然也就没有了。

延胡索

采草药圈子里,

仅有为数不多的药农还在坚持

在中药普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69岁、已采药57年的药农车扣宝和他的老搭档、71岁的原镇江中药饮片厂厂长季龙宝。他们是镇江目前还活跃在采药一线的、为数不多的采药人,中药普查总少不了他们当向导。

有一次,记者跟随普查队上山寻药,当时南京中医药大学谷薇教授想找南沙参。车扣宝就把队伍带到米芾书法公园附近的一个灌木丛中。当大家还在寻觅时,车扣宝目光如炬,自带“雷达”,一下就扫到了植株,并陆续在附近又找到几棵。于是,他挑了一棵最大的开挖。只见,车师傅先拔掉周边的杂草,从植株的外围开始用药锄挖个小塘子,再一层层的刨,清理完根茎附近泥土后,才挖到有胡萝卜那么大的南沙参。当时塘子挖得还不够深,南沙参根部断了一小节。

车扣宝告诉记者,“挖药材是技术活,特别是根茎类,一定要把挖的空间放大一点,这样才能保证药材根茎的完整性。像今天这棵南沙参,至少长了10年。”季龙宝感慨说:“镇江境内有好药材的地方,就有车师傅的足迹。他采集过的中药材有380多个品种,每个季节都有典型品种,每个品种的性能、药效、分布情况、最佳采集时间,他都了然于胸,自带定位导航。”

苏贝母

的确,在接下来的寻药过程中,只要科普队提到的,想要找的药材,他都能带着队伍直奔目的地,如长山龙王庙附近沟里的石菖蒲,又名九节菖蒲;主治关节炎、风湿病的寻骨风;补肾壮阳的石楠;治咽喉炎的良药点地梅……

平时,季龙宝总爱约着车扣宝上山寻药,他说:“车师傅这个采药高手,经验丰富,是个不折不扣的采药活地图。跟着他通常都能采到想要的药材,能学到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车扣宝的帮助下,季龙宝挖了不少道地药材,移植到桃花坞中医院的百草园里。“以前,车师傅还专门有一支十几个人的采药人队伍。每次车师傅给他们提供样本,他们就各自上山寻药,再集中收购。去年,车师傅生病了,没人牵头,采药队基本也就散了。”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采药人都渐渐老了,就连最小的采药人都超过60岁,近年几个年纪大的陆续去世。车师傅曾想把绝活传承给儿子,奈何儿子不愿意。季龙宝一声叹息:“以后真要没人采药了。”

地道药材濒临灭绝,

镇江中药资源亟待保护开发

镇江的中药业历史悠久。早在100多年以前,药材行业就兴起,镇江成为南北药材贸易中心,名扬全国。解放后,随着药材公司的建立,中药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药材收购量大,品种多,野生资源极其丰富。同时,镇江名中医众多,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镇江独特的民间医学资源。

明党参

如今,镇江中药材资源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城市的发展扩张与开发,一些山体、自然植被遭到破坏不无关系。车扣宝说:“以前木鱼山上,到处都是春柴胡,一个人一天能采五六十斤。现在别说找春柴胡,连木鱼山都没了。”同时,没人砍柴,山上植被疯长,杂草丛生,一些药材没有了阳光雨露的滋润,便不断弱化、消亡。一枝黄花等外来强势物种入侵,也压榨了草本药材生存的空间。

另外,农林业使用化学除草剂和工业污染,也对野生药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季龙宝告诉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仅从丹徒区来说,当时差不多有500多个品种,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剩下的中药材只有300多种了,常见的也只有150多种,有些珍贵品种已经在濒危的边缘。

“现在,我们在句容天王镇、丹徒上会等地,建立有中药材人工栽培基地。栽培有太子参、山栀子、春柴胡、苍术、金银花、射干、桔梗等10多种名贵中药材,产量不小。”镇江市药学会副理事长陈黎说,通过第四次全国普查活动,培养、锻炼了一批中药专业技术队伍;同时,基本摸清了在镇江境内生长的野生及栽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状况,也为我市制定中药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中药产业发展政策以及长远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全媒体记者 贺 莺(摄影:陈晓风)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