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保护,一路前行一路歌

□ 花 蕾

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日前,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举行专题座谈会,参会的20多名会员中,有曾经参与、一直关注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老同志,也有当前仍然战斗在名城建设和保护一线的领导和专家,他们从各自的工作经历、研究领域等方面出发,总结回顾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用一件件文化遗产遗迹的保护利用和城市建设的史实,阐述了70年来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和经验,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镇江名城保护规划、西津渡街区深度开发、西南片区人文发掘、港口建设、文物保护、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跨越发展:

名城镇江焕发新光彩

1949年就参加工作的镇江市委原书记、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老会长钱永波亲身见证了这一系列变化。钱永波说:“从1949年到现在,镇江建成区面积,从8平方公里增加到142.7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数从185688人增到了103万人,人均GDP从108元增长到126906元,城镇化率高达71.2%……70年,镇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镇江而言,钱永波觉得这一巨变,就是从地辖市到地区中心城市的巨变,从水陆交通运输枢纽到工业化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巨变,如今镇江开始从宁镇扬城市圈向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的进军。

70年来,镇江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卓有成效。金山寺、焦山碑林、甘露寺铁塔、梦溪园、西津渡古街、英国领事馆旧址、赛珍珠旧居等一大批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利用。市名城研究会员、市文广旅局文物处长张小军介绍,镇江文物保护工作逐步规范化、法制化,文物保护机构不断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网络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文物保护成果不断涌现。张小军说:“这70年,我们基本摸清了文物家底,经过多年的城市考古,对镇江城区及周边地下文物埋藏情况基本掌握,形成了地下文物埋藏区划定的基本方案,依法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显著增长,考古工作成绩显著,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文物法制不断完善。文保部门保护文物、服务经济、助力发展的原则,为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纵观国际国内城市发展史,不难发现,城市的发展同港口的壮大有着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后,镇江实施“以港兴市”“以港兴业”的发展战略,迅速建成了一批临港产业经济圈。原市口岸委副主任霍义平回顾,1949年后镇江港口吞吐量不足100万吨,经过70年沧桑巨变,现在的镇江港已经拥有高资、龙门、新民洲、谏壁、大港、高桥、丹阳和扬中八大港区,镇江港由过去的内河港口提升到了沿海国际港口,2019年第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6496万吨,在全国主要港口中排名第13位。

名城保护:

让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江在名城保护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西津渡是镇江旅游的金招牌。西津古渡的重要古迹被完好保存,并且风貌依旧,这可谓是名城遗珍,文化瑰宝。曾深度参与西津渡保护的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范然说,镇江20年磨一剑,改善了西津渡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修缮了大量文物建筑,搬迁了原区居户和停产企业,迁移了第二人民医院,复建了若干景点。在西津渡建设的过程中,领导重视,各方支持,国家顶级专家和镇江专家相结合参与,以研究带动保护建设,精选规划、设计、施工队伍,打造精品工程,认真执行文保方针,修旧如故,以存其真。西津渡历史街区的保护,改变了过去文物单体保护、分散保护状况,而一跃成为街区全面整体性保护。建设部领导这种做法,称之为“西津模式”。2018年西津渡的游客量增长至将近400万。

三山风景区和南山风景区是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镇江历史文化的精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凯介绍,近年来,我市完成了三山和南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景区企业、码头和居民的搬迁,建成文宗阁、多景楼、北固楼、云台阁等一批著名景点。实施了长江路景观提升工程,形成了1平方公里金山湖景区。南山则建成了莲洞吟秋、珍珠湖两大景区,高标准实施了南山绿道,过去龙须沟变成了市民休闲场所。他表示,城市绿化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城市绿化,使得历史文化名城底色更绿,市区有20多座山体,保护、建设成了邻近居民晨练、休闲的公共绿地。截至2018年底,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5801.2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6156.38公顷,城市绿地形成了七片、七景点、二风光带、四防护林带的主要绿地系统结构,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山水花园城市形象初具。

未来可期:

共创镇江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如何将镇江这座名城打造得更为闪亮?

钱永波认为基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镇江人应该增加对“镇江很有前途”的信心。按照“一主两翼”的总体规划,紧扣滨江山水城市特色,使主城区整体化,在主城区与新城区之间实现城乡一体化,打造现代山水生态城市、花园城市、田园城市风采。钱永波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镇江,镇江旅游完全有可能开创新局面。”

西津渡的游客越来越多,但也有着景点较少留不住客的尴尬。范然建议,可以考虑建设玉山大码头遗址公园,恢复展示避风馆、救生会、义渡局,展示英租界建筑旧址文化,展示民国建筑旧址文化,修复西津渡名人故居,设立名人馆,展示运粮河新河路段民族工商业遗址文化,展示新河街古商市井文化等……镇江西城区是镇江城市规划中的名城风貌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市级文保单位13个,是镇江古代江海河渡口文化、近代开埠通商及民族工商业兴起的开启地。镇江可以整合西城区江河文化资源,形成“众星拱月”的大西津,“开发一批旅游新景点,拓展旅游线路,形成游客能有看点,能留住客,带动旅游消费提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发展理念下城市发展的新目标,也对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镇江西南片区诸多山体是我市“城市森林”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特别是五座山体(即:五州山、十里长山、高骊山、香山和巢凰山)拥有丰富的特色森林资源,自然景点景物有一定较高的观赏、游览、休闲、科学、文化价值,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公共交通便捷通畅。原市规划局局长方开鸿说,“这五座山体有条件规划建设成为市区又一座新型的城市森林公园,一方面加强了西南片区山体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升我市西南片区尤其五座山体的保护和使用价值,对促进镇江全域旅游业发展,也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编辑  笪伟 摄影 王呈 文雯 陈诗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