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小心身体里隐藏的“无声杀手”

10月8日是第22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宣传主题为“18岁以上人群知晓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但血压升高会对心脑血管造成持续性危害,高血压也被称为“无声杀手”。但同时,高血压又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面对高血压,我们该怎么做?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早期常无症状,或仅有头晕、头痛、心悸、耳鸣等症状。

表面上看,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际上是引发心、脑血管和肾病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如果控制不当就会病变,引发脑中风、心梗和肾功能衰竭等病症,严重时可能会猝死。

◎高血压背后的隐形“杀手”

NO.1脑中风

在我国,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为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

NO.2冠心病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疾病将一直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是危害心脏的“隐形杀手”。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LVH)心肌间质纤维化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循环的功能与结构病变。

NO.3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不是一种单独疾病,它是多种心脏病的中晚期表现,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各种肿胀及呼吸困难。

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男性:39%,女性:59%),长期的血压升高诱发或促进了心脏重构的发生发展,表现为心脏的肥厚 或扩张伴或不伴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NO.4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是隐匿的,往往不被察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高血压若长期得不到较好的控制,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发展到最后会引起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直至发展成尿毒症。

NO.5眼底病变

高血压带来眼睛的病变例如继发眼底动脉硬化、出血黄斑病、视神经病等,其比率甚至高达70%。

◎对抗高血压的“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

一、合理膳食

1.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控制体重。少吃葡萄糖、果糖、蔗糖等。

2.限制脂肪摄入。烹调可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

3.适量摄入优质蛋白。

4.多吃钠低、钾钙高的食品,如豆类、茄子、海带、牛奶等;少吃动物内脏、老火汤类。

5.限制盐的摄入量。一般不超过6g(约普通啤酒盖一平盖量)。

6.多吃新鲜蔬果。

二、进行适量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可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

三、戒烟戒酒

四、平衡心理

紧张、易怒、情绪不稳定都是血压升高的诱因,高血压患者应改避免情绪过激,多与亲友沟通缓解压力,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五大常见误区要避免

误区一:不愿意过早服药

治疗高血压,越早获益越大。不少患者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却不知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并不是血压升高引起的症状,而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血管,甚至影响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越早得到控制,就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多器官功能受损。

误区二:血压正常即停药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坚持用药,保持其稳定。高血压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控制,贸然停药后血压会因此升高,而血压的波动过大,对身体内多器官的损害更加严重。正确做法是:血压控制达标并长期稳定后(一般半年到一年),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较少药物,并控制生活方式,长期规律监测血压的变化。

误区三:过分依靠药物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控制和改正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对药物的治疗效果有辅助作用。

误区四:只服药不看效果

高血压的治疗并非千篇一律,且个体对药物敏感性不一,需要通过定期监测血压观察治疗效果。长期的规律监测并记录,可为掌握药物使用与血压变化关系、调整药物剂量及种类提供临床依据。

误区五:自行购药服用

高血压种类繁多,每一类的治疗用药有所差异,用药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的选用不仅仅针对控制血压,同时还要考虑对身体其他器官功能的保护。

来源:新华网、人民网、广州日报

编辑:陆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