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午:榴花忽已繁,一笑向杯盘

今日端午。梅雨初歇。

所有关于端午的诗词中,陆游这一首像似“端午日记”的诗独树一帜的清新: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火红的石榴花忽而繁盛,诗人吃过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开始忙于储药、配药方,为这一年能平安无恙。等忙完了这些,已是夕阳西下,家人早把酒菜备好,只待他入席而聚。

论古道今,衍生或淘汰了多少“节”,民俗沉浮更迭,曾是“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食物的装帧褪去了最初的心思,愈发繁复,但我们甘心沉醉于“天伦之乐”的小欢喜是怎么也不会改的。

粽子是端午当仁不让的主角。听说早在春秋之前粽子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便成为端午节庆食物,一直延续至今。连粽子都有了咖喱牛肉、麻辣龙虾版本的当下,在物质如此丰盈的片刻,有多少人怀念着记忆里老人包的糯米红枣粽,时光流逝,你才笃定“世间仅此一枚”。青色的粽叶,白色红色的绳线,挺拔的粽子有棱有角。趴在灶台上等它出锅,忍着烫剥去粽叶,雾气氤氲里顾不上平日里用筷子慢慢夹起的优雅,只是胡乱用手捏着蘸上白糖,咬一口,那清澄而纯粹的味道,唇齿留香,沁人心脾。

木制餐桌上的咸鸭蛋,一口冒油却不嫌腻,只是被咸出了眼泪,五色丝线在小孩子们的手腕上随意缠绕,成了端午最鲜明的色彩,巷子口,清脆铃声忽而近了,大人从自行车篮筐里取出艾草,院子里四处弥漫着那一抹温柔的田野风情,“端午插艾”寓意“蚊虫不咬,疾病不扰”,南风知意,这一天,也把对家人的爱默默置于堂前屋后。几道清爽小菜应时应景,时间,跟知了的叫声一起变得悠长。

大约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每一个节都当成摩拳擦掌的买买买和推杯换盏的吃吃吃,彼此之间表达与回应心意的方式也简化成发红包、抢红包和堆砌辞藻华丽的祝福语。那些古典而婉约,充满了仪式感的民俗被异化、被忽略。香草荷包、油饼卷糕、白团紫苏、雄黄五红、扬波划舟……形和食都在变,甚至淹没谢幕,但有时也只需要轻轻点拨,便激起心间怀想,所有关于节气节庆的色香味记忆扑面而来,所以,谁又能说我们没有保留对民俗民趣的恋,那是千百年来对家和情的绵长依恋。

所以,“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分明说的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的画面与心绪。借节而表。

苏轼在《浣溪沙·端午》里吟道:“佳人相见一千年”,才不要什么一千年,团聚和陪伴,一笑向杯盘,只争朝夕。

端午安康。家人和佳人。

来源:交汇点  图片来源:千库网

编辑:金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