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血管里长“石头”? 扬中人医:“硬核”新技术高效解决“心头”难题

今日镇江讯  近日,扬中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再添“硬核技术”。介入诊疗中心主任何光朝副主任医师团队率先完成扬中首例旋磨+Shockwave震波球囊+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例,“硬核”新技术高效为患者解决了“心头”难题。此项新技术的成功实施,为扬中人医冠脉介入领域重度钙化病变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方案。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扭曲加钙化”

77岁的童奶奶(化名),“高血压”病史30余年,“2型糖尿病”病史近20年,前不久,因血糖增高再次住院治疗,一直负责童奶奶治疗的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刘华楠发现,老人主诉胸闷、胸痛,心电图也有异常改变,于是立即邀请心血管内科会诊,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医师初步判断患者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需转心血管内科进一步治疗。

可是,童奶奶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却给心血管内科医生们带来了坏消息——造影检查结果显示童奶奶的整个冠状动脉血管病变非常严重,心脏的三条主要血管不仅全部被钙化结石给包裹起来,还都存在狭窄的情况,尤其是最重要的左前降支重度狭窄约95%。

“对于患者如此严重的情况,必须要打通血管、植入支架,以消除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但由于患者血管的病变钙化非常的严重,就跟岩石一样坚硬,常规的冠脉介入手术,不仅存在很大技术难度和困难,还有可能发生冠脉夹层、冠脉破裂、支架脱载等难以成功的风险。所以冠心病介入界有句口头禅‘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扭曲加钙化’。”介入诊疗中心主任何光朝副主任医师介绍道。

手术!血管遭遇“磐石”挡路

经验丰富的何主任判断各种预扩张球囊均无法有效扩张预处置冠脉钙化病变,于是决定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进一步了解冠脉情况。

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发现童奶奶的血管钙化程度比造影检查结果提示的更加糟糕。

据介绍,血管壁长出了一圈圈的“石头”,紧紧的勒在冠状动脉血管上,其他部分的冠状动脉上,还长出了一团团“钙化小结”,像是河道里突出的“巨岩”一般阻挡着血管里血液的正常流动,整个钙化病变节段血管几乎全部被钙化结石包裹起来,丧失了动脉应有的弹性,坚硬如“磐石”。

冲击波隔空“震碎”血管“拦路石”

面对如此多病变难度和临床困难情况,何光朝立即组织专家团队展开讨论,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为童奶奶制定了一套切合患者特点的详细的手术方案以及替补方案。

最终决定在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宋杰主任的指导下采用旋磨技术,14万转的 “金刚钻”反复旋磨了3次,磨出一条通道,并及时应用对付严重钙化的最新技术、终极武器冲击波球囊,充分震动了70次,整个岩石一样的斑块全部震碎,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清楚的观察了完美的效果,保证了病变成功预处理,接着植入最合适的支架。

整台手术仅耗时60分钟,就将“命悬一线”的钙化病变,修复成了“光滑如新”的粗大血管,原本被“石头”堵塞的血管重新被扩张,恢复了血液的流通,将患者从“猝死悬崖”的边缘拉了回来。

旋磨+震波球囊技术!“打硬不打软”

何光朝介绍,由于钙化病变导致血管高阻力,且多伴有血管成角、扭曲等,对血管扩张的反应较差,增加了冠状动脉介入的难度和风险。同时,它也是支架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等不良结果的主要因素。

而旋磨+Shockwave震波球囊技术则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通过球囊导管将特定频率的脉冲式冲击波定向输送至钙化部位,利用间歇脉冲的机械能释放,以局部高效的震荡形式,对血管内的钙化结构进行“敲打”、“震碎”,在避免对血管损伤的同时,针对性地破坏血管内膜上和血管壁的深层钙化病变,从而明显改善血管的顺应性,同时可以缩减手术时间,降低风险。

本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旋磨+Shockwave震波球囊技术的应用在扬中人医心内血管介入诊疗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也为心血管内科医生治疗冠脉复杂钙化病变带来了一把新的利剑。(通讯员 包丽娟  全媒体记者 朱美娜)

编辑:朱超

审核:解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