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识别人脸,为长期流浪人员寻家

今日镇江讯 “像,有点像,再看看家庭住址和口音对不对……”今天下午,在镇江市九久老年康复中心,镇江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在镇江站派出所民警的协助之下,首次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帮助托养在这里的长期滞留流浪人员寻亲。这一寻亲手段的首次运用就取得了让人意外的成果:在对9名滞留人员进行人脸识别比对之后,有两人基本确定身份,另有一人虽不能最终确认,但信息相似度非常高。

记者跟随救助站工作人员首先来到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今年10月,一名年约50岁的女子被句容民政局送到市救助管理站。这名女子被送来时腿部有伤,因此被安排在市二院治疗。因为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女子始终无法说清自己的基本信息。民警反复识别、比对,遗憾的是,可能是该女子没有照片录入户籍系统,始终未能找到匹配的信息。

随后,工作人员又来到了九久老年康复中心,市救助站目前共有8名滞留人员寄养在这里。在对第一个被工作人员叫做“武都力”的滞留人员进行人脸识别比对之后,就有了让人高兴的结果——出现了相似度高达93%的信息,结合口音以及工作人员日常了解到的信息,基本可以确定“武都力”的身份。

在“武都力”之后,又有一名女性滞留人员的身份通过人脸识别基本被确定,另有一人虽仍存疑,但信息吻合度很高。

据了解,每年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的流浪人员中,总有身份信息不明的。他们中有迷途走失的老人、儿童,有精神障碍患者,有存在沟通困难的聋哑人员,甚至还有不愿回家的流浪乞讨人员……截至目前,共有28人被托养在我市的多个养老机构中,长期滞留人员不仅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压力,对于滞留人员而言,不能够享受亲情的关怀和呵护,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康复也不利。

此前,公安部、民政部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公安机关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份查询,既要为这些流浪人员寻找亲属,也要甄别出有无藏匿的违法犯罪人员。不久之前,市救助站主动与铁路公安对接,借助铁路公安的技术手段,帮助流浪人员寻亲。今天,是市救助站与铁路公安首次合作采用这一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过去通常使用在刑侦、户籍等领域,没想到用到帮助流浪人员寻亲上面,效果也这么好。下一步,市救助站将继续和镇江站派出所合作,对所有滞留人员进行人脸识别比对,尽快帮他们找到亲人。”市救助站受理科科长王菊龙说。(全媒体记者 朱秋霞 文/图)

编辑:陈路

(作者:朱秋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