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频频!镇江“双减”工作四个案例获全省推广

今日镇江讯(通讯员  唐守伦 全媒体记者  张翼)自国家推行“双减”政策以来,如何让“双减”工作落在实处、实现真正的落地,成为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焦点。日前,省教育厅公布了“双减”工作成效显著典型案例,我市4个“双减”案例成功入选,充分展示了镇江作为省“双减”城市取得的新成效。随着我市“双减”工作的日益完善,真正的掷地有声出现在全市各所学校,各种经典、成功的案例也不断涌现——

镇江市润州区:

“五心”赋能  携手同行

“双减”推进以来,润州区从“五心”赋能,即:“润心·遇见学生叙事分享”“绘心·知画懂画心理辅导”“护心·特色阳光父母学堂”“炼心·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助心·校家社集结号联盟”多维度、多层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遇见学生叙事分享,让教育故事润泽学生心灵。叙事疗法的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成长导师五大谈心及个别心理辅导中,外化学生问题行为,聚焦“支线故事”,让所有的学生都尝试找到闪光事件,重拾自信。

知画懂画心理辅导,用绘画技术读懂学生内心。绘画能投射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知画懂画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疏导负面情绪。润州区各校将绘画技术带进心理课堂,开展形式丰富的“心理健康月”活动,进行“结构式心理团辅”化解危机事件带来的恐惧,让心理辅导随时随

特色阳光父母学堂,着正确家教呵护学生成长。通过引进、自培等方式形成上百节网络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库,供各校家长在线上菜单式点课;创新小团体家庭教育指导,开展系列家庭沟通团辅活动,形成区域特色阳光父母学堂。

关爱教师身心健康,提升教育者的内在正能量。从教师睡眠健康入手,用中午午休时间,每月定期循环开展“催眠减压赋能”指导,提升教育者的内在正能量。

校家社集结号联盟,多部门助力学生身心健康。与区妇联联合开展青春期家庭教育讲座,与公检法联合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进校园活动等,多部门协同助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中山少年成长营”:

一次指向儿童适性发展的课后服务范式探索

基于双减时代学校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审视,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搭建起一套学生适性发展的成长系统——“中山少年成长营”,实现了“双减”时代校园可持续发展生态的构建。

中山少年成长营“为每个孩子创造爱而优雅的生活”,营地建设大胆突破与拓展学校边界,让学习场景不止于教室,让教育资源不止于书本,让教师群体不止于教师……校园、家园、社区都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的空间。

学校整合学校周边场馆资源,实现校内学习+校外场馆学习相融合,打开学校的半径。我们和博物馆、规划馆牵手,研发了家乡课程;和南京光机所、江苏大学、镇江高专合作开发了“仁章小创客”STEAM课程;和军营牵手开发了国防课程……

建构了常规课程、特色课程、兴趣课程三大课后服务课程群,进一步深化校本课程的建设,构建了涵盖学科实践、科学探索、科技制作、人文艺术、动感体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创意生活8大类别,共114堂不同的主题课程,满足学生差异性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中山少年成长营”让每一个儿童的不同闪光点被“看见”,并获得激励成为可能,让课后服务不断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适性发展的肥沃土壤。

丹阳市云阳学校:

“家校”同向奔赴  “心育”助力成长

近年来,丹阳市云阳学校建设了“听云间·丹阳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学校发挥集团领衔校、家校共育示范校优势,整合片区114名心理健康教育优质师资、骨干班主任、优秀导师组建了“云老师”公益服务团队。定期对本校、全市青少年及家长开展线上咨询、个体面询、心理团辅、家长培训等,为更多的学生、家庭提供服务、指导,护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大力培育“家校心育”团队,经培训、学习、实践,现有12名镇江市家庭教育指导师,44名教师获镇江市教师心理健康资格认证,11名教师参加上海德瑞姆“春雷计划”家庭教育指导师系统培训,学校家庭教育服务专业力量不断壮大。

结合校情、生情、家情,设计“云海扬帆”家校协同教师、家长“三学三做”课程。教师课程纳入学校常态化研修体系,相继开展“互联网+时代的家校沟通”“看见的力量”“让每一个生命更美好”“‘救’在身边”等系列参与式主题培训,引导教师用积极的视角看待不同阶段孩子的变化和偏差行为。

由校方发布“养育孩子的1+N”魔法盒主题,由家长自主选择,通过线下“面对面”、线上“云伴学”方式实施;引导家长做守规则、懂孩子、晓方法的“新”父母。联合家委会、关工委开展微语、微笑、微愿、微光“小天使阳光行动”,排忧解难、朋辈互助“小伙伴志愿行动”,亲子共阅读共成长“小先生悦读行动”,坚持锻炼、强健体魄“小健将成长行动”四大主题活动,云阳少年在活动中自主体验、启迪智慧、润泽心灵、健全人格、健康成长,实现了“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双增”。

镇江扬中:

构建“点线面”立体网,打造课后服务新生态

近年来,扬中市教育局积极统筹多方资源,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关键,抓“点”、穿“线”、带“面”,搭建立体网,创造性形成“课后服务”成长新样态。

充分利用各所学校的资源优势,送课程、送教师入校,开设足球、小主持人、象棋、机器人、架子鼓等近20堂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打好“1+2”家校共育组合拳,搭建家校“双向奔赴”渠道,有效转变家长家庭教育观念。“1”个平台,推出义务教育学校书面作业监管平台,24所学校即时发布家庭书面作业内容和预计完成时长,作业的“量”和“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2”个课程,开设“星家长”课堂,吸纳优质家长资源加入课后服务队伍,从家长需求和学生兴趣出发,为学生“私人订制”的课后活动安排。

联合公检法、科技、文广旅、妇联、公益组织、校外培训机构等多个社会单位,建立公益性课后服务联合供给机制,形成菜单式双向需求“一张表”,提供30堂免费课程供学校选择。

目前,校社共建初见成效,兴隆中学先后与10个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幸福田园”劳动课程基地成功申报“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新坝中心小学与麦田慈善基金会携手成立“小麦苗合唱团”,获镇江市艺术展演一等奖;长旺中心小学与麦田慈善基金会合作,开设机器人、编程等课程,学生作品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权。

编辑:金凯

审核:沈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