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十四五”发展的“金钥匙”在哪里——比对借鉴沪浙地区发展模式思考

◎王丰江

如何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国家、省重大战略和机遇,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当前,区域竞争进入崭新阶段,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跟经济发展“黄金期”已经有了本质区别。

对地区而言,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地方的资源整合能力,是被别人整合,还是去整合别人。如果没有很好的发展,在剧烈分化的过程中、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永远摆不脱被别人整合的命运,“存在感”“话语权”“影响力”都会越来越弱。镇江就处在这样一个关键“关口”,“等不起、慢不得、不能退”,唯有“冲”出去,“跑有方向、跑有耐力”,才能提升和凸现镇江在扬子江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带、“一带一路”中的地位与价值。

镇江开创“三高一争”新局面真正靠什么?打造“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真正有什么?值得深思反思!真正跑起来、持续快速跑起来,从“汗水式增长”向“创新式增长”转变,既有机遇叠加效应,也面临城市竞争力下行压力异常严峻等多重挑战,能否“突出重围”实现习近平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美好寄语,创造不负历史与人民的崭新业绩,主要在于干部队伍这个推动发展的“关键少数”,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工作姿态面对当前与未来,真正成为“齐肩苏南”的主引擎发动器、成为“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加速阀稳定器。

钥匙一:“大喝一声”,心惊脑醒

1964年3月,干部楷模焦裕禄曾说过:“一个落后地区的改变,首先是领导班子思想的改变。领导思想不变,外地经验学不进,本地的经验总结不起来。”面对“两高五新”(高科技、高成长;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趋势,2016年12月,浙江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江苏企业家座谈会上呼吁我们必须学习和思考,“不是技术让你淘汰,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是不愿意学习、自以为是让你淘汰”“如果你不能创造未来,你至少要做到适应未来,你如果不能创造变化,你至少要拥抱变化,或者适应变化。”2018年开始,上海浦东曾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四少四多”:少一点患得患失,多一点敢作敢当;少一点四平八稳,多一点勇于负责;少一点慢慢腾腾,多一点只争朝夕;少一点对个人发展的焦虑感,多一点对浦东发展的紧迫感。

面对奔腾向前的大潮洪流,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不能“睁眼不看、闭眼无畏,麻木知足、糊涂无觉”“过一日算两个半天”,尤其是对1198名县处级干部更要“大喝一声、猛击一掌”,甚至“狠踢一脚”,坚决摒弃和洗脱码头思维、圈子文化、小农意识,引领率先、竭力作为、卖力担当,全力实现自我奋斗的高价值展示和价值供给,全速推进镇江内涵式发展。

钥匙二:顶层定位,思路转型

面向高质量发展,上海早已启动实施“51643战略工程”,即建设世界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五个中心,推进“1+6”(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大都市区建设,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放眼未来,上海浦东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探索一条内涵式发展新路。“加快实现四个转变:在动力机制上,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在经济功能上,加快从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变;在发展布局上,加快从资源过度集中、区域割裂明显的发展向更加均衡、更加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在推动主体上,加快从政府主导、行政推动为主的发展向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联动协同的转变。”浙江嘉兴将“中央花园”作为城市发展新的战略定位,昭示了城市发展方式的深刻变化。从上海的“后花园”到长三角的“中央花园”,不仅仅是区位的变迁、地位的提升以及与沪杭大都市同城效应的凸显,更彰显了对科学、生态、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的孜孜追求。

镇江如何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城市竞争力?关键是要找准我们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定位,扬长避短,突出自己的特色。要更加注重城市规划的大气、建设的精致、管理的有序,尤其是通过实施城乡区域一体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做到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功能互补与错位发展,成为各类要素的集聚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地。具体论之,打造“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需要集中火力、猛下苦功,坚定不移推进“宁镇同城”战略,通过市场化手段运作,构建轨道投资主体,将南京轨道全方位延伸融入镇江、丹阳,加快同城同步发展,让更多项目、人才、资源、资金顺道顺势流入,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发展。

钥匙三:人岗相适,活力迸发

“人才最终不在远方,而在身边”。让每一个人都放对位置,人人皆可成才。用人最高境界是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能。浙江嘉兴市、湖州市在区域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人人做到术有专攻、各有强项,领导干部“干得实、讲得好”,既会穿针引线,又会华山论剑;既能抗能打,又能文能武。

在我市“十四五”发展中要把干部人才精准使用,作为第一资源第一支撑,在工作落实每一环节每处细节上配置内涵要素,彰显人才的智慧光芒。我们要让更多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复杂环境、艰苦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让思考型干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特长的)从事宣传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让全才通才型干部担负宏观把控、经济运行等全面工作,让年老型干部从事社会和谐、协调发展(工会事务、思想政治)等,打造合力共同稳定一方助推区域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钥匙四:监督下沉,执行较真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曾专门出台《工作效能问责实施办法》,明确列出问责的“负面清单”,党员干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加清楚。反观梳理——我市市区一些菜场曾建好多年迟迟不能开张;一条路“路灯十多年不亮,因建设时未铺电缆”;原312国道已成市区道路的金润大道依然醒目可见“蒋乔镇、七里镇”标牌,多年未拆,既影响我们的视觉走廊,更关乎城市的治理水准。回望过往,我们很多好的决策部署,在推进中没有发挥最大效益产生最佳结果,其根本原因就是落实时少数干部“表面虚张声势、暗地虚晃一枪”,使执行力走样变形。全市上下要充分发挥各方监督作用,执纪问责敢于决断,对问题症疾顽疾“认真较真顶真”,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者“无地自容、无处可藏”。

钥匙五:植入院校,融合攀升

“大学,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根基和灵魂的高地”,浙江嘉兴市以“勒紧裤腰带也要投资引进大院名校”的气概和胆识,在财政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硬是停建缓建一批办公大楼等设施,在市区东南方的黄金地段,划出3.64平方公里土地,投资几十亿元建国内一流的创新平台嘉兴科技城,以此抱团引进大院名校,从深层次提升嘉兴的科技创新能力。2000年,嘉兴学院的成立实现了嘉兴有史以来本科教育零的突破。如今的嘉兴科技城,清华和中科院“两龙”竞发,国内外大院名校竞相涌入,所辖县市均有知名高校纷纷进驻布点,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也与嘉兴市签约共建创新载体。

反观镇江,我们早有本科院校,且历史久远,却“相互低调、彼此轻视”,我们忽视了南京科教资源的挖掘共享,我们在引进境内外大院名校面前似乎力不从心,无计可施。这需我们在举全市之力快速高质量建成镇江大学城基础上,从长远就计精心谋略,让智慧智库基因要素流浸镇江,尤其宁镇扬一体化先行区句容更要敏锐布局,不以房地产眼前利益而影响和堵塞未来走向。

发展既是方向,更是常态,始终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和矛盾的“总钥匙”。任何时候,我们坚信和坚持学必求深,做必务实,行必求远,努力把顶层设计的好政策、规划部署的好方案不打折扣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任务中,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