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年货

今日镇江讯 过年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的盛事,置办年货是重中之重。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关注的焦点当然是年货中的吃的了。现在过年,想吃啥就买呗,亲自到市场、超市购买,眼花缭乱,满载而归;而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购物,可以线上“云”逛全国各地、世界各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但是一直以来,倒是孩提时代的几样年货深深留在我的心中,难以忘怀。

鱼,与“余”同音,有“富余,余留”的吉利之意。置办年货时鱼自然必不可少。我家过年的席面上,鱼是主角之一。带鱼,寓意代代有余;鲢鱼,寓意连年有余;松鼠桂鱼,富贵有余……

我到今天还记得六七岁那年,年前在伯父家分到的鱼。走进伯父家的院子,就看见那条大鱼挂在厨房门外,比个头一米八的伯父矮不了多少,肉滚滚的,可能是条青鱼或草鱼。伯父把鱼分成好几段,让我的堂表兄弟姐妹各自取回家。轮到我时,伯父还多给我一个鱼头,他说“美玲是聪明孩子,吃了鱼头更加聪明!”现在想来,大概是我那时上小学一年级了,伯父给我的鼓励吧!我在学习生涯里不敢有松懈,想是要对得住那鱼头的功劳,不辜负伯父的期望。

肉,中国人年货中绝对的主角。无肉不成席。红烧肉、肉圆、排骨汤、卤猪手、猪舌、猪耳朵、猪尾巴,炒猪肝、熘腰花……还有包子、饺子、圆子的包心里也都需要肉。过年前,妈妈总要买肉的,根据年底的经济状况决定买多少。杀年猪,我也是见过一回的。妈妈的拿手菜里有一道蒸咸肉,是我的最爱。父母在厨房忙碌,我在房子里穿梭,闻着饭菜的香味,询问下一个出锅的菜名,时不时还帮母亲尝尝菜的咸淡(其实就是偷嘴一口)。那道蒸咸肉好了,掀开锅盖,特殊的肉香让我想把它吸进肠胃,再看晶莹透亮的油下,淡粉红的瘦肉和透明的肥肉,让口水迫不及待地流出来。妈妈把肉端到桌上,因为太烫,允许我过一会可以尝一片。我等了一会,又跑去问妈妈可不可以吃,妈妈说“烫着呢,等一会”(估计也是担心我吃了会影响晚上招待客人时的摆盘)。

零食是年货中的配角,但也是要备下的。现在的零食五花八门,口味丰富,特别是糖,水果的牛奶的,软的硬的,夹心的流心的。回想儿时最主要的零食是瓜子、花生、云片糕、小麻饼、大京果。若有糖也是在瓜子花生的旁边放十颗八颗的,给做客的小小孩吃一颗甜甜嘴,让他说些恭喜的吉利话。糖的品种就那么几种。裹着红绿黄透明包装纸的硬糖,孩子们会精心保管糖纸,蒙在眼睛上看东西;软软的高粱饴和牛皮糖很甜有点粘牙;还有一种酥糖,小枕头的形状,外皮是脆的,还有纹路和光泽,咬开后里面是花生芝麻的细末,我不太爱吃。有一年,爸爸好像年底得了外快(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怕妈妈批评乱花钱才这么说的),买回了三斤花生糖。糖纸中间部分白底上画着蓝色的花生果,写着字,两端是蓝白相间的块状图案,糖块是小长方体,是我从未见过的样子。先尝一颗,浓浓的花生味、奶香味让唇齿和神经都美美地享受了一番。爸爸把糖分成五份,让我送到奶奶和叔伯姑妈家。回来再看,糖也不多了。爸爸留下待客的,剩四五颗一定要我放在过年穿的护衣兜里。那兜是我出去拜年收零食的专用宝袋,为什么要放糖进去呢?爸爸说“遇到好朋友要给人家尝尝”。过年时我兜里的花生糖很快没有了,但是又会装上好多好吃的,都很香甜。直到现在,我的包里还会放糖果巧克力之类的,给我的学生,经常不经意间还会多出一块两块不是我放进去的,让人心里甜甜的。

年货,见证着中国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如今的强起来。那份朴素的人间烟火气,传达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隽永绵长的情意。(吴美玲)

来源: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

编辑:邓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