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养闺女一样培育文旅项目

华翔

■摘要

文旅思维和地产思维不同,地产更像“卖猪仔”,追求三五年就变现;文旅则是“养闺女”,得养到十七八岁,琴棋书画,秀外慧中,吹拉弹唱,最后是不计工本的。

本是一则每年例行报道的常规新闻——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公布2021年江苏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涉及13个设区市共70个项目。浏览这些项目时,却不禁被一个新开工项目吸引了目光。这就是无锡大拈花湾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规划面积约299.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00亿元,目标是构建以文旅+大健康模式的“世界级心灵度假目的地”。项目建设周期6到8年,一期力争于2023年建成开放。项目全部建成开放后,年游客量将达到500万人次,解决近1.2万就业岗位,集聚3到4万产业人口。于是感慨:拈花湾这个“闺女”已然养大了,且女大十八变,益发秀外慧中。

有这句感慨,因为著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曾经有一个比喻:文旅思维和地产思维不同,地产更像“卖猪仔”,追求三五年就变现;文旅则是“养闺女”,得养到十七八岁,琴棋书画,秀外慧中,吹拉弹唱,最后是不计工本的。拈花湾项目的成长,恰是一个经典的“养闺女”过程。

既是闺女,首先当有血脉传承,这是项目之魂。拈花湾的血脉,是显见的,源于灵山大佛。这尊立佛1994年奠基、1997年落成开光,至规划设计拈花湾项目的2010年,已然耸立在太湖之滨小灵山上十余年,并成就了无锡灵山景区的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最美中国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景区等诸多荣誉。也正是灵山景区与世界佛教论坛的极大成功,倒逼出灵山景区几乎没有住宿接待能力的现实问题,建设拈花湾的必然性也呼之欲出。拈花湾的项目定位正是依托于原有灵山景区,在外部寻找合适的土地建设集合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小镇,为原景区提供配套升级,同时小镇也是一个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新的景区,形成互补互助的整合优势;同时,借力“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又实现了从佛教到生活、从观光到度假的旅游产品升级,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既是闺女,养育必当倾注心血,这是项目之匠心。拈花湾的建筑风格定位唐风宋韵。在规划环节,项目团队深度研究大量的建筑古籍,包括《营造法式》里面的内容;日本奈良等地对唐风相对保留得比较完整,团队多次去日本实地调研,并且予以一定程度的创新实现。在设计环节,则是精益求精的细节打磨和大手笔的投入。手笔之大,要求之高,细节之精,匠人匠心。而在建造环节,以工匠精神建造景区的理念更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苫庐屋顶最大程度达到自然禅意“会呼吸的”的效果,他们整合了18家专业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与力量,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多的时间。如是,我们或能理解拈花湾总设计师吴国平的骄傲——“外人学不去拈花湾”。

既是闺女,养成当有成长岁月,这是项目之耐心。这种静待花开,小处,恰如那一个茅草屋顶“折腾”了一年多的时间;大处,则是整个拈花湾项目,从2010年开始规划设计,到2015年10月试开园,前后潜心打造了5年之久。再长久一些论,灵山景区从一期灵山大佛的从无到有开始,二期是九龙灌浴,从拜佛到体验;三期为梵宫,从宗教到文化;四期有五印坛城和曼飞龙塔,从汉传佛教到汉传、藏传、南传,步步产品升级,期期成长积淀,这种岁月的洗礼,亦同样灌溉滋养着基因一脉相承、最终定位为禅意生活心灵度假小镇的拈花湾。正如王志纲所言:“文旅项目没有十年八载做不出来。”“文化旅游这个东西,是要靠时间来浸润的,需要慢慢把玩,才能越陈越香,就像陈年茅台一样,时间越老越醇厚。”

拈花湾的成功,当然有着各种因素的综合加成,但无疑,像“养闺女”一样育项目是其中的决定因素、制胜之道。于是,想起旅游营销策划专家邹德祥的文章《拈花湾,没有“抄袭”的原创经典!》中的一段话:放眼文旅行业,哀鸿遍野的“僵尸项目”,无果而终的“半拉子工程”,徒有虚名的“网红景区”,看起来很“美”,“活”得却很苦涩。还是在辩证的思考中找答案,中国文旅业“病了”!这个病,是急功近利思维下的行业之痛。这个病,是盲目跟风风浪下的急躁冒进。这个病,是人云亦云语境下的不知所向。这个病,是创新乏力现实下的力不从心……

好在,还有拈花湾,一个现实中的成功案例,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想到更多……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