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如画 振兴做先锋 “乡村振兴村村行”首站走进嶂山村

今日镇江讯   春日阳光,明媚正好。路边的垂柳伸着腰肢,随风舞动着嫩绿枝条;贴着村道蜿蜒的小溪清澈见底,片片落叶似小舟一般,在水面荡漾;片片红装添妩媚,泛绿枝条增春色,错落成片的桃树展示着春的美景,孕育着夏的收获;白墙黛瓦间,一幅幅精美的“新时代”画卷跃然墙上……这里是镇江高新区蒋乔街道嶂山村,乡村美景如画,春日更添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各媒体,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红心向党 奔跑镇江——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宣传”的“七个一”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作为系列报道的重头戏之一,“乡村振兴村村行”新闻行动就在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四力”实践基地——嶂山村拉开了大幕……

党建引领  乡村变化真“喜人”

如果要问一个村子的发展历史,在其党建展示厅里就能找到答案。

走进嶂山村党建展示厅,进入记者眼帘的是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展示基地,在这里,有序分布着六个板块,分别是荣誉墙、党史教育厅、廉政建设展示厅、党建特色展示厅、人居环境展示厅和嶂山马灯展示厅。

荣誉墙上展“成绩”,近年来,嶂山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先后荣获了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和省级文明村、生态村等称号,2017年荣获“最美乡村”称号。在党史陈列厅,“平‘语’近人”展示区格外醒目,细致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目前,嶂山村党委下设党支部4个,党员93名。村党委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通过廉洁故事、榜样的力量对党员开展党性、党纪、党风教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嶂山村是种植大村,“富民党建”品牌在这里十分响亮。2008年,嶂山果品协会党支部成立,党支部大力实施“支部+协会+农户”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合作社的骨干送技术、送服务到困难村民中,形成以农促农、以农养农、以农富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新模式。在2020年全省“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的行动中,嶂山村党委与镇江安徽商会党支部签订了共建协议,形成村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模式。

环境美不美,村民说了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嶂山村新建垃圾分类亭5个,打造乡风明德文化墙1500多平方米,新修柏油路3400多平方米,清理沟渠2000多米,出新墙面10000多平方米,清理河塘5个共10余亩、道路两旁绿化及三角地10000平方米,喜人变化,村民可观可感。同时,党员携手志愿者、村民自发组队到村里捡垃圾,常态保护美丽村景。

嶂山马灯是嶂山村最具传统特色的民俗舞蹈,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为了更好地传承“嶂山马灯”,嶂山村通过举办嶂山马灯艺术节,成立“嶂山少年马灯队”,建立“嶂山马灯非遗文化展示厅”,举办全省马灯阵舞邀请赛等形式,对嶂山马灯进行了保护和传承。嶂山马灯也先后荣获“江苏省第三届农民体育节银奖”“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优秀节目展示银奖”等荣誉,2013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瓜果飘香  专业服务真“富民”

草长莺飞的3月,正是桃树盛开的季节。受今年气温偏高的影响,尽管已经过了最茂盛的时候,嶂山村道路两旁“桃花朵朵开”的美景,依旧让人陶醉。嶂山村果品专业合作社里,支部书记王孝飞正在梳理前一天的农技简报,“每季度我们都会开展相关培训,教农户如何更好进行果树田间管理。”

2003年,嶂山村果品协会成立,成立之初仅有40多户果农加入。2008年,果品协会更名“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生产资料、销售渠道等,如今,已有260余户果农加入合作社,统一品牌、质量、销售、管理和安全生产用药的合作模式,成为“嶂山”品牌的质量保障。

果农王罗根家种植了5亩桃树,加入合作社之前,自己摸索种植,每年的亩产也有1000公斤左右,收入约5000元,“那时候产量虽不低,优质果却不多,总体效益并不高。”在合作社的指导帮助下,如今,老王家每季能销售800盒左右的盒装水蜜桃,每盒售价70元,“算下来每年每亩收入有1万元。”

果农收入翻番,王孝飞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以往果农平均每年的亩均产量在1250公斤左右,但优质果只有30%,现在我们求‘精’,降低产量,优质果的比例超过50%。”王孝飞说,优质果产量增多,产品附加值提升,果农的收益就会增加。合作社定期开展的技术培训,就是要指导果农在农药使用、修剪、梳果等方面不断提升,种植出果形大、口感好的水蜜桃。

除了不同品种的水蜜桃,从2018年起,合作社还在试验基地试种梨树,“今年就会有一批梨树结果。”王孝飞介绍,梨树和桃树的种植、修剪方式完全不同,很多果农不了解,合作社都会在第一时间到现场指导。

今年69岁的原果品协会会长卢大宝依旧忙着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对这个党龄44年的老党员来说,义务服务在田间一线,是件幸福的事。6月中下旬,早期桃就要面向市场销售,卢大宝期待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老有所乐  居家养老真“暖心”

屋外春光明媚,屋内春花灿烂、窗明几净。在嶂山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老人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读书看报、有的则在享受免费的肩颈和腿部理疗。“在农田里忙了一辈子,没想到老了日子这么舒心。”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于2020年9月4日正式启动,村里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老人每个工作日都能在中心享受免费的营养午餐,此外,中心全天为服务对象提供免费的娱乐、休息、理疗等服务。

从2020年底开始,每年冬天,嶂山村的老人们又有了一项新的“福利”。“因为受条件限制,很多村民家中还没有独立卫生间,冬天洗澡成了老人们头疼的事。”嶂山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海丽介绍,中心联合“博爱车队”,由车队的爱心“的哥”“的姐”们负责接送村里有需要的老人,来到中心享受免费的沐浴服务,“考虑到老人的安全,我们还为老人配备了助浴员,服务一经推出,深受老人欢迎!”

从今年3月3日开始,每周三上午中心还创新推出“老年小学”文化班,参加学习的大多是60岁以上且未接受过正式教育、目不识丁、只能“按手印”的农村老人。老年小学的课程教学由从事教育工作的志愿者和村委会工作人员因人施教,授课辅导。文化课、音乐课、体育课、艺术课……多元化的课程让老人们欣喜不已。

采访中,今年84岁的徐爷爷正戴着老花镜看报纸,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喜欢到这里来,有朋友可以聊天,有免费饭菜,更有家的感觉,日子有了乐趣、有了奔头!”

乡风民德  时间银行真“和谐”

“我的100个积分,兑换两支牙膏吧。”昨天,谈明娣从嶂山村“乡风民德时间银行”里,将公益服务积分“变现”,笑容里透着满足和自豪。

谈明娣今年70岁,是嶂山村村民,平时在嶂山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帮忙整理桌椅,并与另一名志愿者轮流帮92岁的独居老人王秉记打餐。她的每次志愿服务时长都“储蓄”在“时间银行”里,昨天她“取出”了“积蓄”。

记者看到,“时间银行”的货架上生活用品琳琅满目“明码标价”:洗衣液300分,色拉油400分,麻油160分……每季度兑换一次。

“乡风民德时间银行”是嶂山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特色项目,成立于2020年9月,是一个政府倡导、社区行动、企业参与、居民受益的公益平台。在“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的活动中,镇江安徽商会主动对接嶂山村,认领资助“乡风民德时间银行”。

“成立‘时间银行’,是希望社会人士、企业员工、嶂山村村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中来。在帮助居家老人、困难群体和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通过正向激励,传递正能量,促进公益文化氛围的形成。”嶂山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海丽说。“时间银行”营业以来,来自嶂山村、江苏银行润州支行、自来水营销分公司、博爱车队等单位的近百名志愿者纷纷前来“开户”,参与公益活动,奉献片片爱心。“时间银行”以“我存我取”“我存他取”“转赠公益”三种方式兑换相应的志愿服务或生活用品。

“乡风民德时间银行”存进道德初心,取出和美民风。成立7个月来,村民邻里互帮互助,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为乡村振兴凝聚出积极向上的力量。“乡风民德时间银行”为爱积累,将爱延续。

蝴蝶起舞  特色产业真“给力”

上午10点,位于镇江高新区蒋乔街道嶂山村的江苏润州超群花卉有限公司的组培实验室,60岁的嶂山村村民吴秋云正在用水苔为蝴蝶兰的养殖做着培根工作,她告诉记者,水苔的保水性好,很适合蝴蝶兰的生长。

在13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里,各阶段兰苗正在这里生长,每隔十几米就悬着一块黄色的黏虫板,公司负责人王萍向记者介绍,使用这个可以减少打药。记者见到,30多万只培苗瓶整齐排列,每只瓶中有12棵正在生长的组培瓶苗,这些都是用蝴蝶兰的芽,通过类似“克隆”的方式进行培育的,培育成功后,一瓶花苗可以卖到30元。

王萍说,公司实际占地30多亩,2006年建成,2007年投产,目前年销售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人民币。蝴蝶兰有2000多个种源,育种部门每年执行数以百计的杂交及生苗的选拔,目前基地培育有100多个品种,“也就是说,没有染色,可是在这里能看到100多种天然颜色的蝴蝶兰。”

“生产旺季是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销售旺季则是3月至6月。除了春节亲朋之间的馈赠、一些企业或家庭的租摆,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大小长假,如今也都是蝴蝶兰销售的旺季。”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基地的国外销售业务全部停滞,国内市场蓬勃发展,去年基地的蝴蝶兰销售一空。不止今年,2022年的订单已全满,“如今销售特别好的品种有‘可乐’‘小桃红’‘白天鹅’‘百果’,将来我们还要做‘卡特兰’‘兜兰’,近期与台湾联系了一些原生种,很快也要引进。”

王萍给记者推送了一个淘宝店铺,“这是我们嶂山村的一名村民,在网上直播销售我们的蝴蝶兰。”记者通过旺旺联系上了“超润花卉”的44岁店主卢志敏,他介绍说,妻子在市区工作,自己则在家中照顾上初中的女儿。去年9月起,依托这个蝴蝶兰基地,卢志敏每周来现场做3场直播。“主播、客服、打包、联系快递发货,都是我。每天能卖30-50棵苗,每个月收入可以有4000多元,比外出打工好多了。”卢志敏说,自己的店刚开了半年多,相信只要沉下心来做,慢慢积累,乡村振兴了,村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全媒体记者  胡冰心 张凤春 笪伟 姜萍 曾海蓉 周迎  摄影 文雯)

编辑:金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