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鸣凤村:红色遗址忆党史 传承精神话发展

今日镇江讯 红色报刊——《前进报》社址、红色军工厂——中滩榴弹厂、红色交通线——镇海庵抗日民主政府秘密交通线、红色学习——党旗下的鸣凤小学……扬中油坊镇鸣凤村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扬中市油坊镇鸣凤村积极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优势、历史优势,活化党课教育形式,将红色遗址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课堂,让党员在穿梭历史长廊中,探寻红色动能、解锁初心密码,将所见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不竭动力。

挖掘“红色资源”,构建教育阵地

“漫步在鸣凤村历史文化陈列馆,犹如穿梭在历史时光的长廊。”鸣凤村干部陈玉婷告诉记者,“我仿佛看到新四军五分区中滩榴弹厂正为抗战胜利不停歇地生产榴弹,内心深处产生的自豪感,激励着我们奋勇争先、不甘落后。”

鸣凤村作为“江中绿岛”的起源地,还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该村主动作为、深入挖掘,召集村里老一辈人士开展座谈会,将老人们记忆中的鸣凤模样变成文字资料;同时,带领村干部四处奔波、走访调研,在省诗词馆、扬中市档案馆等地查证史料集,打造鸣凤村历史文化陈列馆。

他们还用心打造“行走的党课”,将教育课堂搬至鸣凤村历史文化陈列馆,让党员同志们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底蕴,开启一次文化溯源和精神追寻,做到学有深度、学有广度、学有温度。

讲好“红色故事”,唤醒初心记忆

“1944年12月,《前进报》迁至我们村长沙楼长,直到1945年10月才随新四军北撤。”鸣凤村第一党小组党员方正智在自家庭院里讲述着当地的党史故事。

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鸣凤村党委将当地红色资源融入党史知识,每个党小组都是党史宣讲阵地、每名党员都是党史宣讲者,村民们便是党史教育的聆听者。

“三五个人聚一聚,三五分钟讲一讲,这种短小精悍的‘党史微教育’集聚着大能量。”鸣凤村党委书记陈兴云告诉记者,“我和党小组长们带头学党史、讲党史,走到哪里就把党史知识普及到哪里,真正打通农村党小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米’。宣讲中,我们尤其注意结合当地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思发展谋发展的不竭动力。”

传承“红色精神”,担当时代使命

通过寻访不同党龄段、不同行业的党员代表,聆听其初心故事和党性锤炼经历,并拍摄制成微视频,砥砺初心使命,点亮前行道路。

“扎根农村三十载,一片深情写初心。”陈兴云讲述着自己的初心故事,“江堤达标大会战、村组大合并、振兴发展沿江地带、挖掘扬中起源地、开发集中居民点、发展特色新农业、打造生态宜居村……面对这些影响鸣凤村发展的件件大事,我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我们鸣凤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当前,陈兴云正在为该村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而忙碌,该项目将新建标准化猪舍8000平方米、引进良种种猪600头,年上市商品猪12000头。“乡村振兴项目先行,我们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认真谋划,精心部署,深挖发展潜力,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陈兴云表示。(徐嘉雯 陈俊 徐心俊)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