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条“宋公堤”

(陆戈)

“民之所望,就是政之所向”。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来到盐城开展现场集体学习时,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提到,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条“宋公堤”,把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国之大者”,从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宋公堤”,在黄海之滨的盐阜大地上无人不知。1940年寒冬的盐阜大地上,连续经历两次大海啸的沿海人民在苦难中挣扎求生。当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刚迁到盐城,刘少奇就接到了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递交的《关于批准修筑海堤的报告》。刘少奇说:“新政权刚刚建立,要办的事情千头万绪,但是应该先抓大事。什么是大事?凡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得到了党的支持,在阜宁县第一届参议会上,宋乃德作出“修堤全部费用不用人民负担,以盐税作抵,发行100万元公债,由政府偿还”的承诺。

盐阜人民在宋公堤上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才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求解放的政府,也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新四军组建了平原铁骑团、水上鸭枪队、敌后武工队等战斗组织,建立了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对日、伪军作战2.46万余次,最多的时候迫使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困守华中占领区而不得脱身,从而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行动。

“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不闻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宋公堤”水利工程,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北人民“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的开始,也是新四军在最困难时期造福人民的历史见证,诉说的是共产党的为民情怀,筑起的是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坚不可摧的桥梁。80年斗转星移,宋公堤岿然而立,护佑着沿海人民的生产生活。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传承下去,把党史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为百姓建更多新时代的“宋公堤”。党员干部要在“办”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弄明白老百姓关心的事是什么?要聚焦群众问题所在,如关注车位学位床位厕位与老百姓供需矛盾的问题;关注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加强特色产业发展,激发老百姓干事创业激情热情;关注如何推进放管服改革与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让老百姓的事一次办、网上办、舒心办。党员干部要在“办”的过程中敢于负责、善于作为,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始终把人民的事当成头等大事第一时间去研究去解决;解决群众困难最大、矛盾最激烈、问题最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不因为碰到困难、遇到阻碍、产生矛盾就滋生出不想为、不愿为、不能为的消极懈怠心态。党员干部要在“办”的过程中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决不做“表面文章”、开“空头支票”、做“大话承诺”,把群众的事情办出效果,要有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对要办的事抓着不放、揪着不松,不办则已、办则必成,决不能办“断头路”“半拉子”工程;不能立马解决的也要建立长效机制,跟踪督查。

编辑:阿奎

(作者:(陆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