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杠杆+科技赋能”,能否撬动停车位“快循环”?

今日镇江讯 “以前到纬五路吃饭,经常找不到停车位,最近这种情况好多了。”纬五路因为饭店众多,被誉为“美食一条街”,市民赵先生经常会和朋友约在这里小聚,以往这条路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停车,不过,最近镇江智慧停车有限公司对这条道路上的停车位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并统一运营管理,这种情况大有改观。

在纬五路经营着一家饭店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纬五路上停车位并不“稀缺”,但是由于以往都是免费停车位,附近居民很多将私家车停在路边,有的甚至一停就是好多天。对于饭店的经营者以及顾客来说,这个问题着实让人头疼,“有的顾客约了位子,来到却因为没有停车位不得不退订。”王先生说,现在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了”,附近的交通秩序也大为好转,因为乱停乱放导致的交通拥堵明显减少。

“停车难”的存在,不仅打破了城市动、静态交通的平衡,抑制了城市道路空间资源的高效运用,大幅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营的成本,还随之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价格杠杆”成为国际通行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公共停车位并不是免费的午餐。作为公共资源,效仿国外以及其他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经济杠杆调节,在城市商圈、人流密集区域等周边交通繁忙的路段合理收费来提高车位利用率是可取的。”镇江智慧停车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海涛认为,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撬动主城区停车位“快循环”是可行的,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比如,从2019年12月起,北京第三批道路停车改革在门头沟、房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9个区实施后,标志着路侧电子停车收费已经覆盖全北京市。杭州也是启动道路停车管理工作较早的城市之一。2008年,杭州市就在马路上划设路侧停车位,辅以价格杠杆调节停车需求,促使停车管理有章有序,同时出台了市区车辆停放管理的相关实施办法。沈阳、南京、青岛等多地已采用“智慧停车”技术开展热点区域临时泊位分时收费,用价格杠杆提高停车位的周转率。

据了解,我市目前已经制定和出台了《镇江市市区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以及《关于调整和明确市区机动车停放有关收费政策的通知》《关于建立完善镇江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问题协调处置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指导经营者严格执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政策,推进实施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的差别化收费。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根据市政府2019年第29号常务会议纪要精神,我市于2019年9月,就镇江市“互联网+停车”全覆盖特许经营项目公开招标,对市区道路临停泊位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智能化手段进行运营管理。镇江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标,并授权镇江智慧停车有限公司进行智能化改造及统一运营管理。根据《镇江市区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五条有关规定,“停车服务收费实行城市核心区域高于非核心区域,道路高于非道路,室外高于室内,路面高于地下,白天高于夜间的差别定价政策”,按照各区域车流量及车位供需关系,本着提升核心区域的车位周转率的原则,将市区道路临停泊位收费按区域划分为3个等级,收费标准分别为:核心区(一级)首小时5元,之后3元/半小时;中心区(二级)首小时4元,之后3元/半小时;其他区域(三级)首小时3元,之后2元/半小时。截至目前,市区已完成5140个道路临停泊位地磁安装,智慧停车APP会员数已突破10万人,覆盖市区50处停车场共11672个泊位。

那么,“价格杠杆+科技赋能”对于撬动停车位的“快循环”有没有发挥作用呢?根据智慧停车云平台数据分析,以纬五路道路临停泊位为例,在实施收费管理之前平均每个泊位的周转次数每天在1-2次,大量车位被长期占用,自实施收费管理以来每天每个泊位的周转次数可达6-7次,有效提高了循环利用率。

不过,也有市民认为,“价格杠杆”并不是万能的,不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起作用。在某高校任职的张女士认为,在一些特殊地点,停车在一些群体看来,那就是刚需,“价格杠杆”的调控效果是有限的,停车位的“供需矛盾”,看起来是一个局部矛盾,但实则是整个交通系统的问题。因此需要以更加细化的管理来引导,以更加多元化的供给来疏导,只有多方同向发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朱秋霞)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