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收费是对公平效率的兼顾

城市停车“老大难”,惟其“老大难”也一直是热点。镇江日报日前对这一热点持续关注发现,有关“路边停车应不应收费”的话题,在群众中着实议论纷纷,不同角度审视往往难有共识。

首先要充分理解广大车主对“停车难”“停车贵”的无奈与怨言。开车的成本已经很高,说涨就涨的油价,一不小心就交通违法被罚款;如今停车花费越来越高和越来越闹心。道路两边明明是城市公共资源,为什么要被“圈地”收费?以至于现在不允许停车的道路停车要罚款,允许停车的道路停车要收费,还让不让人开车出行……

然而,在理解车主怨言的同时,也要理性看待和分析停车收费的政策初衷与管理效用。

从城市运行和管理的角度看,无论是镇江还是其他城市,停车收费尤其是路边停车收费,是“大多数选择”的通行做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停车难题,而不是“变现”公共资源。一个可供证明的数据是:截至5月底,镇江主城区的道路临停泊位共6266个,但实际收费的泊位为2631个,收费泊位比例约42%,而非可收尽收。

讨论“路边停车应不应收费”的更大前提是,路边临停泊位系公共资源,但属于供不应求的公共资源。分配和使用这样的公共资源,必须效率优先,同时顾及公平。而立足当下“停车难”及很多人的停车习惯,停车收费恐怕还是对公平效率的有力兼顾。

我们不妨先假设一下,如果路边临停泊位完全免费,会出现怎样的情景?有些车一停就是一整天,或者更长时间;晚上回家找不到车位,小区附近的路边临停泊位就理所当然成为最理想的停车位;不符合标准的车辆也在占用停车位,甚至一个车身占据两个车位;城市尤其是主城区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路面停车拥堵,而地下停车场却常常虚位以待……

如此一来,路边停车位作为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大打折扣,路边停车成了“抢车位”游戏,停车过程中的公平性也难以实现。

路边临停泊位的重要特征在于“临停”,是为满足车主临时停车需求而设立的停车位,15分钟内免费,在缓解停车难的基础上,引导车主“快停快走”。为此,收费成为撬动车位“快循环”的重要杠杆。收费的规则可以成功挤掉路边停车中非刚需的“水分”,不同区域差别收费的政策,又能引导和调节车流,合理分配公共资源,实现停车供需动态平衡。

事实上,如果先后对比,公平效率兼顾的成效已然显现。数据显示,目前主城区一个停车位24小时内停车总周转率为2次,核心区域达到3次,而像纬五路这样的密集区域,周转率更是高达6-7次。而此前的平均停车周转率小于1次。与此同时,除了在免费泊位上偶尔发生,“僵尸车”的情况也较此前大大减少。(曾海蓉)

编辑:何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