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面条有故事

■摘要

面条,本是一道最传统也最普通的中华美食,在来了跨界的创业者、有了现代化的“体系和核心能力”后,终成就了一家最具成长空间也最受资本青睐的餐饮品牌。这样一个故事,对于积淀了太多太多历史的、文化的包括旅游、饮食等各类传统资源的城市来说,对于如何给丰厚的城市底蕴注入新内涵、彰显新价值,让传统资源蜕变重生,把蒙尘的珍珠再次拭亮、重串成链,来说,当不无裨益。

或许是出于镇江人的面条骄傲,对别人家的面条,向来是不怎么留意的。但近日一则新闻扯出来的别人家面条的故事,着实让人惊艳。

“别人家的面条”,名叫和府捞面,新闻则是它刚刚宣布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而不到1年前的2020年9月,和府D轮融资4.5亿元。一碗面,何以得到资本如此青睐?因为这碗面,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门店数超过340家,并且单店盈利能力稳定,平均营业额可以达到55万元/月,客单价45元,为行业头部水平。

曾无数次向外乡人夸耀家乡的锅盖面,也曾多少次与友人、业内人士讨论镇江锅盖面为什么就是没办法做大做强、做出连锁、做出镇江。于是,对和府捞面的故事有了兴趣。

先看消费端的故事。其一,书房里吃面,中国风式场景营销。和府捞面做的是中式面,门店装修充满了中式复古元素,主打“书房里的中华捞面”,号称打造“养身·养心”的中式文化慢餐饮理念,可谓卖面更卖概念。其二,创新消费流程。和府捞面,有一条“小吃通道”,是消费者点餐之前必经之路。于是,行业一贯使用的点餐流程在这里被拆解重组:先完成一部分辅食取餐→再进行主食点餐→落座用餐。两大好处,于消费者,落座即可享用到食物,无需干等;于店家,先取小额辅食后点高价主餐,顾客不知不觉就提高了消费,行业最高客单价就此出现。其三,顺应消费趋势变化,准确定位目标客群。数据显示,今日的中国,单身人口已近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6%;55%的90后独立在外用餐并且用餐时间不超过一小时;而18-29岁的年轻人“习惯一个人吃饭”的比例占40%。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一碗品质优良的面,是“一人食”的上佳选择。所以,和府捞面的门店开在“繁华商业圈”,针对的是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满足的正是“一个人也要吃好、吃的精致”的消费升级需求。

但仔细琢磨,和府捞面的这些故事,并不必然只是和府独有。应该说,任何一家面馆,只要有心,都可以向着这些方向努力。于是,重点来了,这“心”从何而来?和府捞面的心,当然需追问其创始人。这时,我们突然发现一个关键点,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本非餐饮界人士。人家原来是做手机连锁卖场的,其创办的际通手机连锁,一跃排名江苏省前列。只不过,根据产业趋势的判断,李学林转换了事业跑道。于是,前述重点的答案有了:“李学林曾在3C消费领域浸染多年,对数字化和企业流程管理有很强的落地能力。”

如是,我们或能明白和府捞面在生产端的故事为什么与常规餐饮企业有不一样。比如,在第一家门店开出之前,和府捞面已经投资1000万元建起了中央厨房;完工之后,又花重金在信息系统、高端人才引进、产品研发上,快递建立了品牌的标准化。比如,为了了解餐饮市场用户的真正需求,了解产业的本质,了解产业趋势,和府团队在两年内跑遍欧洲、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跑遍中国的各大城市,前后的消费者沟通与市场调研费用达1000多万元。再比如,自2013年首家门店开出,2017年8月份,和府捞面成立了内部和府大学,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和教师资源,来传达企业文化、承担人才培养与储备管理技术研发。

如是,我们更能理解李学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中国餐饮产业过去这么多年之所以没有诞生巨无霸企业,既非少品类,也不是少项目,而是体系和核心能力的缺失”,这包括组织、核心人才、工具应用、管理理念、自动化应用、数据化管理等多个方面,为的是确保百店、千店、万店规模下的灵活运作以及体验不走形。

面条,本是一道最传统也最普通的中华美食,在来了跨界的创业者、有了现代化的“体系和核心能力”后,终成就了一家最具成长空间也最受资本青睐的餐饮品牌。这是和府捞面的故事。

而这样一个故事,对于积淀了太多太多历史的、文化的包括旅游、饮食等各类传统资源的城市来说,对于如何给丰厚的城市底蕴注入新内涵、彰显新价值,让传统资源蜕变重生,把蒙尘的珍珠再次拭亮、重串成链,来说,当不无裨益。

其实,我们关心的不只是一碗面条。(华翔)

编辑:何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