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麓湖治污造假 评审专家皆失守

《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在云南通海县“采取弄虚作假手段,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采样环境”问题中,29名专家参与了这些造假项目。参与评审的29人都拿了数额不等的评审费、专家咨询费,出具了“同意”“原则同意”等意见,无一人给出“不予通过”意见或选择退出,可谓全体失守。

报道说,杞麓湖曾是秀美通海的代名词。然而,通海县在杞麓湖污染治理工作中不动真碰硬,为达到水质考核要求,搞样子工程,做表面文章,采取弄虚作假手段,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采样环境,造成水质改善的假象,实际上杞麓湖水质并未得到改善。在杞麓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中,一些有违常识、造假的工程项目,得到了专家的“背书”。而得到“专家科学论证”之后,弄虚作假的事情看上去就显得“高大上”、科技感强了。29名专家参与了这些造假项目。有人扮演“科研掮客”角色,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项目承接方、技术专家之间牵线搭桥,一手拿施工方的好处,一手操持专家参加各种项目评审会;有人抱着走过场、拿“出场费”心态,频繁参与相关项目评审会;有人出于自身利益、人情等方面考虑,身陷其中而不自知;有些所谓的专家竟然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背景,只是临时凑数、救场的。参与评审的29人都拿了数额不等的评审费、专家咨询费,出具了“同意”“原则同意”等意见,无一人给出“不予通过”意见或选择退出,可谓全体失守。有道是:

评审专家皆失守,面对造假忙点头:有钱能使鬼推磨,哪管荒谬不入流。

贪婪之心糊住了科学的眼眸,盲从领导的媚态压抑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杞麓湖生态污染治理的失败,其实缘于当地官场政治生态的严重污染失常,对于这一点,相信每一个明白人心里都十分清楚。(吴之如 文并画)

编辑:何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