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开局之年的不同寻常——写在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召开之际

今日镇江讯 2021年是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年。

镇江大市口  崔世林  摄

在这样的年份,镇江也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状态、速度和力量。

开年以来,全市各地拥抱大战略、抢抓大机遇、亮出大动作,在抓好做实大事要事过程中,形成良好节奏,进入上佳状态;“一号战略”有了第一位的认识、第一高的要求、第一流的支撑和第一强的力度,产业强市“跑”出新的加速度;面对疫情、汛情、台风等挑战,镇江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用特有的智慧、特别的温度,凝聚和激发出“大爱之城”的磅礴力量。

大事要事里的镇江状态

7月1日,镇江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暨市“两优一先”表彰会议在镇江影剧院隆重举行。受到市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组织代表济济一堂,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大庆之年,镇江抓好做实大事要事,实干实绩就是献给党百年华诞最荣耀的光彩。

“快闪”唱响主旋律献礼“七一”建党日。 全媒体记者 笪伟 摄

“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早在3月初,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的召开,迅速兴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随后,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情奔跑、砥砺前行,镇江渐入佳境。

几乎同时,全面部署开展的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拉开序幕,刀刃向内整治顽瘴痼疾,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以教育整顿的扎实成效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旗下,“学亚夫、做亚夫——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先锋行动的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认可,办实事项目清单压茬推进,落地落实,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学习教育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正在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甩开膀子跑起来,让“镇江很有前途”加快跑进现实,开启“三高一争”新实践?

镇江人才“镇兴”大会隆重召开。 全媒体记者 马镇丹 摄

镇江人才“镇兴”大会隆重召开,发布面向“十四五”的新一轮人才新政——镇江人才“镇兴”行动政策。“人才引进倍增、人才培育提质、人才兴业扶持、人才乐居保障”四大工程、20条政策,镇江向海内外发出“英雄帖”和“招贤令”。

一场场活动,一次次盛会,紧锣密鼓,次第展开,传递着镇江加速奔跑的强劲脉搏以及求才若渴的强烈心声:镇江(上海)产业项目暨人才招引推介会、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暨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对接活动、全国百所技工院校校长镇江行活动、“市会”合作助推G312产业创新发展对接活动……

人才有项目、镇江有资源,人才有技能、镇江有岗位,人才有创意、镇江有场景。镇江拿出最真诚的态度、最温暖的政策、最务实的行动,全力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人聚镇江、才享荣光,一座吸引人才的“高地”、留住人才的“宝地”、成就人才的“福地”正从梦想一步步变成可以触摸的真实。

“一号战略”下的镇江速度

镇江市产业强市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  全媒体记者 马镇丹 摄

2月1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市新春第一会召开,主题是“产业强市暨优化营商环境”。第一天、第一会聚焦产业强市,释放出紧抓“一号战略”奋力推进的强烈信号。

今年上半年,迎风奔跑的镇江,因聚力产业强市战略,蓄能成势,澎湃着新动能。多项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顺利实现“双过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89.9亿元,增长13.9%,增幅排名全省第5,比去年底前进3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增幅列全省第5;284个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完成年度计划的51.7%,超序时1.7个百分点。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围绕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全市上下用项目的“奋力跳”引领产业的“加速跑”。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如同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正在带动镇江加速“跑起来”。

2021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会召开。   全媒体记者 马镇丹 摄

2月26日,110个项目参加了省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数量较去年增加了76个、同比增长224%,年度计划投资236亿元、同比增长269%。随后出台的《镇江市重大项目推进管理办法(暂行)》《2021年市领导挂钩重大产业项目工作方案》,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各板块掀起比学赶超推进项目建设的热潮。

1至6月,284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8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1.7%,超序时进度。其中,169个新建项目已开工121个,开工率71%;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97个、签约总投资1079亿元,远超序时进度。继去年牵手微软、阿里巴巴等大咖后,今年产业项目“品牌方阵”继续扩容,迎来了华为、立邦、日丰管等耳熟能详的项目,既印证了我市项目招引的成效,也是镇江加速奔跑的生动现实。

产业链集群建设是落实产业强市战略的必然方向。“四群八链”集聚产业新动能,挺起了产业强市的脊梁。数据显示,上半年,8条重点产业链应税销售占规上工业比重50.4%,较一季度和去年分别扩大1.4、4.6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装备制造业持续攀高,诠释了产业硬核担当。八条重点产业链中的智能农机装备、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均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断巩固夯实产业根基,持续推进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

1至6月,我市装备制造业应税销售同比增长33.9%,销售额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43.3%;其中,高端装备制造集群应税销售同比增长33.3%,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63.1%。装备制造业七大细分行业应税销售实现全面增长。

让“镇江很有前途”加速跑进现实,赋予了产业强市新的使命,“一号战略”蓄能成势,正是催人奋进的生动现实。

疫情防控中的镇江力量

8月25日晚,市政府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举措》。这是当天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通过后,第一时间推出的帮扶政策,让全市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如沐甘霖。

特殊年份,非常时期。今年以来全市的大事要事、实干实绩,都绕不开疫情背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321万镇江人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也让2021年前8个月的成绩单,有着别样成色。

1月22日,春节前的镇江,因为突如其来的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再次笼罩上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相关小区封闭管理、重点人群集中隔离、公共场所管控升级、关键区域核酸检测……随着全市疫情防控全面紧张起来,镇江的经济社会运行也被轻轻按下“暂缓键”。

历经2020年全城总动员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座城市的疫情防控能力有了极大提升。但是瞄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目标,如何让两者更好无缝对接、平滑过渡,进而尽可能减少疫情对发展的影响?却始终都是挑战。


2月1日,市委书记马明龙在长申超市吃面条。全媒体记者 石小刚 摄

2月1日,在突发疫情被有效控制后,面对群众心中的不安,市委书记马明龙利用检查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工作的机会,亲自到曾经关停的长申超市吃了碗面条。一时间,“书记到长申超市吃面条”的消息,被广泛热议和点赞,并逐步打消了广大市民的疑虑。“一碗面条”最终让城市满血复活。

更大的挑战发生在夏秋之交。

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出现本土确诊病例。随后,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省扩散,镇江周边的南京、扬州尤为严重。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防控工作全面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严防死守、筑牢防线,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坚决御病毒疫情于镇江之外。

交通防控“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市场保供夜以继日、源源不断;疫情发生后不到1个月,包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内的市领导,开展、主持、出席与疫情防控有关的调研、检查、会议等,累计多达数十场。虽然,并未出现本土确诊病例,疫情防控中的镇江处处是“前线”。

镇江开展“敲门行动”。  全媒体记者 胡冰心 摄

8月1日起,为期3天的“敲门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展开;8月7日,丹阳、句容、扬中、丹徒、京口、润州、镇江新区、镇江高新区的12个乡镇街道,同时开展网格全员核酸检测实战演练;在疫情防控网不断织密织细织实之际,市委主要领导仍以“三个有没有”,提醒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一边是奋力开展疫情防控,一边是积极驰援兄弟城市;一方面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方面防汛抗洪迎战“烟花”;一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跑起来”……今年以来的镇江,正以不同寻常的姿态与状态,展示着激情、智慧、速度和力量。(全媒体记者 梁和峰 陈志奎 朱婕)

编辑:邓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