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白镇:为百姓用心用情 办实事走深走实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后白镇立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民生项目清单,坚持以深学促实干,积极回应群众期待,以“真行动”解决群众困难,以“真关注”办妥实事好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足群众需求,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

制订“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收集群众需求,并结合第十四轮进千家入万户,以网格化社会治理为载体,按照划分的88个网格,深入村居,访民情、解民忧、求实效。截至目前,共走访了11461户群众、46家企业,走访过程中,走访人员现场向群众解释疑问2万余条,带回群众意见和建议900余条。经过前期梳理和提炼,我镇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五大项目类别,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罗列出169个实事项目,目前已完成139个。

聚焦群众关切,把“实事项目”变成“行动指南”

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紧密结合,用“小切口”解决“大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类实际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方面。汛前完成小夹子水库溢洪道改造工程,后倪滚水坝主中河堤防2.5公里多头小直径加固工程。投入370余万元,完成南干渠林梅段河堤及河堤两侧的护坡、人行景观桥的建设工程。完成二圣村、槐道村6公里“白改黑”工程以及五星村1公里机耕路拓宽工程。实现曹村村、西冯村等部分道路亮化,共安装225盏路灯。古村十字河清淤、下湾危桥改造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完成后惠及周边2000余亩的农作物种植,极大地降低周边种植大户和企业运输成本。二是乡村振兴方面。筹办后白“福地夜校”,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培养一批后白乡土人才,提高群众致富能力,目前已开展3期。探索“一稻三虾”综合种养新模式,徐巷村结合本村产业特色,前期打造50亩综合种养田,实现每亩增收1000余元,并逐步推广到农户中去,为农户增收。疫情期间,助农销售切实解民忧,据不完全统计,帮助全镇应时鲜果种植户、优质稻米大户累计销售桃子90余吨、葡萄40余吨、梨子60余吨,价值400多万元,销售优质稻米210吨左右,价值630万元。三是营商环境方面。积极向华润燃气公司申请,铺设天然气管道,为工业园区的企业接通天然气,提高工业园区的基础配套条件和项目承载能力。坚持就业优先,1至7月份,对接全镇30多家企业收集用工信息,提供就业岗位约600个,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推介,帮助企业招工约350人。

顺应群众期盼,把“急难愁盼”变成“群众满意”

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衡量和检验全体党员干部工作的根本标准,用“民心”这把尺子答好时代“考题”。一是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因地施策,增加车位供给。槐道村修建4处停车场,张庙村、夏王村、淮源村等经过会议讨论拟规划建设停车场,以此来缓解私家车辆增多导致的停车困难。二是聚焦“一老一小”。实施后白中心幼儿园门前道路修缮以及雨水管道清淤疏通工程,保障孩子入园安全,为家长接送提供安全通道。延福村开设“周末志愿小课堂”,开展活动30余次,覆盖社区20多个孩子。林梅村与农商行积极对接,在党群服务驿站增设普惠金融服务点,提供领取养老保险及各类涉农补助补贴、代缴水电费话费、小额取现等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村,就能办理金融业务。

下一步,全镇将放大示范效应,把办实事过程中成功疏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炼推广,推动实践活动不断向纵深开展,切实把办实事办出常态长效。(田馨)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