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先行探路,江苏底气更足干劲更大

苏州轨交有轨电车。 (视觉江苏网供图)

11月6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新使命一周年前夕,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区域实践与理论探索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一年来,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省委高起点部署、试点地区高标准落实、全省各地高站位推进的生动实践,成为与会者热议焦点。现代化这一“可以去勾画的目标”,正在全省上下务实稳健的落实中,不断变成可知可感的现实模样。

不负重托,扛起光荣新使命

党中央一直对江苏发展寄予厚望。

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就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强调,江苏要在扎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篇大文章。

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要求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南京长江大桥。 武家敏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目标引领脚步,定位决定方向。2020年11月15日,总书记视察江苏后,省委常委会立即召开扩大会议,对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部署:“要把总书记视察中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的重点问题,作为江苏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加强谋划、抓好落实,更好地牵引带动全局发展,以过硬的实践成果向党中央交卷。”次月,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江苏要“以区域性实践为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积累经验”。

先行探路,需要先强根本。按照总书记2014年在江苏视察调研期间提出的“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做一些基本现代化建设需要做的事情”要求,我省即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为引领,在全省6个地方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通过局部探索实践带动区域现代化,又着眼于党中央对江苏探路的一贯要求,始终把现代化探索与小康建设相融合,着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一年来,江苏知重奋进,为踏上新征程打好了基础、做好了准备。今年8月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交出一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绩单,其中指出:“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使我省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建设成果更加丰硕、更加过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也是在这次全会上,江苏对“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一新的光荣使命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征内涵,以现代化的理念、标准、思路系统谋划推进所有工作。

“站在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江苏有责任有条件展开先行谋划和实践,做好现代化建设的探路者。”省社科院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王树华认为,从“可以勾画”到“积极探索”再到“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要求越来越高,江苏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江苏通过充分发挥发展的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力争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符合现代化建设的时空演进规律。江苏以区域性实践为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更是努力践行党中央赋予的“为全国发展探路”光荣使命的积极主动作为。

先行先试,探索特色新路径

江苏区域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在“强富美高”框架内,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和内涵的现代化形态?苏南率先出发。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殷切期望“可以勾画现代化目标”的地区,苏南正巩固和放大在现代化示范区和现代化建设试点方面的先行优势,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2019年2月,南京市江宁区、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市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市江阴市、常州市溧阳市成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6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要求六地就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局部探索实践带动区域现代化。鼓励试点地区勇争“第一”和“唯一”,再创“领先”和“率先”,在实践层面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党员群众参观“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 陈俨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对溧阳来说,当地能够勇争“第一”和“唯一”的是生态。该市首创“生态创新”理念,即在区域竞合中以生态作为基础变量、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吸引产业、科技、人才等与其聚合裂变,带动城乡空间、公共服务、生活方式与其融合嬗变,系统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

溧阳“1号公路”——全长365公里的“彩虹路”,连接全市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打通了全域旅游向纵深扩展的神经末梢,拓宽了农旅融合的发展新路。据不完全统计,“1号公路”带动了沿线10万农民增收。以此为代表,溧阳走出一条有特质的“绿色现代化”之路:投入40多亿元治山理水,建成天目湖、长荡湖两大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全国县域唯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美丽乡村建设全省领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均获2020年度全省考核第一等次。

每个试点地区都在寻找自己能够再创“领先”和“率先”的领域,备受瞩目的昆山也不例外。“昆山之路”一路走来,从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自费创办开发区、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都是昆山在不同时期的探索与实践。面对现代化这道新考题,昆山在“传统优势领域”优势稳固,连续17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与此同时,昆山在让人“意想不到”的领域持续发力:2020年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位列县级综合排名第一等次;在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和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绩考核中,均位列第一等次;获评江苏省唯一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受到国务院表彰……

争当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标杆,这条“昆山之路”走得富有特色。比如,通过科技赋能抢占农业现代化建设制高点。去年,该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95.3%,其中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5%,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江苏省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昆山还进行数字农业转型升级,全市已建成省级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乡镇1个、数字农业农村基地2家、智能农业示范单位2家,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申报1家……

为科学评估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效,江苏在省级和市(区)两级层面出台了综合性指标体系。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唐文浩注意到,6个试点地区全部单设了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程度的主观评价指标。他认为,示范区在经济科技、民主法治、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人民生活的可量化评价指标中,取得了显著进步,起到了现代化区域试点的示范带头作用。

全域奋进,创造更多新成果

试点先行,全域跟上。在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的同时,江苏在全省面上对农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展开探索,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去年,围绕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省大力推动基层“三整合”改革,在全省乡镇、街道复制推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的“1+4”治理模式,全省乡镇、街道机构总数精简率达48.5%。

今年,“三整合”改革进入完善提升阶段——完善党建引领、职责准入、权力调整、资源下沉、考核评估、信息共享6项机制,聚焦基层治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制定编制统筹、岗位激励等改革配套措施,积极推动事件处置迅速、指挥精准高效。每个县(市、区)都将遴选1个乡镇(街道)作为完善提升此项改革的试点,省委编办正从中选择约50个镇街作为示范点。

“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编办主任李伟表示,“今年,我们要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篇章提供坚实体制机制保障。”

江苏正处在城乡关系重构、区域布局优化的关键阶段,扛起“探路使命”,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苏正不断创造更多走在前列的实践成果。

无锡中国船舶集团第702研究所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11月,为进一步深化江苏南北产业联动双向融合,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镇江连云港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正式获批。江苏区域发展梯度特征明显,南北挂钩、合作共建是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路径。2019年底,江苏出台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目前,江苏45家南北共建园区累计入园企业超1700家,项目注册金额超2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40亿美元,带动就业66万余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当地平均水平。

区域发展治理为苏北地区带来新机遇的同时,苏北各市也在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地区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10月5日,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博士贾亦飞和鸟类爱好者一起,数到1164只小青脚鹬,比去年监测的又多了14只。这已是小青脚鹬数量连续两年突破学界预估。

随着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功申遗,盐城生态环境实现从“盐田滩涂”到“世界遗产”的根本性蝶变,正在现代化建设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发有为,在绿色转型新赛道上跨越赶超。”刚刚结束的盐城市第八次党代会上,该市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

全省各地都在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现代化建设路径,在选定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今年“新春第一会”,泰州首次将主题定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方案树立“三个最”鲜明导向:以最好的资源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提供刚性保障;以最强的改革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激活“一池春水”;以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全面赋能。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5000亿元新台阶、在全国排名上升7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百姓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行列……泰州围绕“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正做实富民、惠民、安民三大民生文章,教育是“破题”之作。

“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有条件地区的普遍要求,“走在前列”是赋予江苏的特殊要求。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杜宇玮表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坐标系中,在世界现代化建设的参照系中,江苏要锚定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始终保持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勇气和锐气,创造更多率先、示范的实践成果,在“率先”中“走在前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陈明慧 倪方方 卢晓琳 徐冠英 卞小燕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阿奎

(作者:陈月飞 陈明慧 倪方方 卢晓琳 徐冠英 卞小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