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19)

长篇连载┃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19)

王景曙

(续昨日《第四章 烽火岁月》之第29节)(今日3000字)

30.前线:久别无法见面的“重逢”

3月4日这天,江大附院官微推出一篇文章《17名江滨儿女在湖北:努力让每位病人平安回家!》,首次以全阵容展示,逐一介绍了该院17名援鄂队员的相关情况。名为“四夕金金金人青”的微友,成为本篇公号文的第一位“精选留言”者。

“赵燕燕老师和孙国付老师都曾是我的实习带教,江大毕业之后我回到家乡医院工作,如今也在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支援……”师生同在援鄂前线、又同在武汉、乃至同在一家医院里,战火烈焰与往事温馨的交织之中,这段信息“独特”的留言内容,很快引发多方关注。

几经辗转,《镇江日报》记者终于连线上留言当事人“四夕金金金人青”,一位95后姑娘。原来,她的真名叫罗鑫倩——微名正是这三个字的笔划拆分。小罗讲述,她是江大医学院护理专业2017届毕业生,当时一年实习期需要各科室轮转,所以,与江大附院的援鄂队员赵燕燕、孙国付等结下了师生之缘。

时隔2年,罗鑫倩仍清晰记得自己在江大附院ICU实习的那一个月是夏天,“(赵燕燕)护士长正怀着孕”,依然不失雷厉风行、果断干练的指挥风范;冬天轮转到急诊科后,作为男护的孙国付老师,临危不乱、总是冲在一线的身影给她留下深刻印像。

毕业后罗鑫倩入职常州市中医院。1月28日,大年初四,她随江苏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而相隔两天前的大年初二,老师赵燕燕是第一批先期抵汉。罗鑫倩说,一段时间里她只是大概知道“赵老师援武汉、孙老师援黄石”,并不具体知道同城的赵老师是在哪家医院,直到读到这篇文章方知,虽未谋面,自己竟“和昔日的老师并肩战斗”在同一家医院。

事实上,援派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里,赵燕燕与罗鑫倩所在病区仅仅隔了3个楼层,但除了心中深埋期盼、待到久别重逢之时“给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这对师生各自“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轨迹在武汉始终未产生交集。

湖北战“疫”前线,来自句容市疾控中心的刘宇,也经历着与“老同学、新战友”之间一场久别无法见面的特殊“重逢”。

早在2月2日,刘宇向组织上递交了请战书的当晚,就通过微信向武汉那边的大学同学明方钊报告了此消息。他俩是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2010届的同班同学。刘宇还把老同学也写进了自己的请战书中:“此时此刻,我的大学同班同学、武汉市武昌区疾控中心的明方钊同志,正坚守在疫情防控流调第一线,如能和他一起并肩作战,我们将重拾同学情、再续战友情……”

此时,身为武昌区疾控中心流调组组长的明方钊,正带领团队,以“史上最大劳动强度”鏖战甚久:“每个队员每天平均要与五六个确诊病人接触,每次的调查时长都在1小时左右,重症病人有可能达到3个小时,因为这些病人的精神状况、反应、沟通整个是比较慢的……”这是1月31日明方钊接受央广《新闻纵横》记者采访时的情况介绍。

基于2月初时势,“希望与老同学并肩战斗”的刘宇,当时心中的请战方向是武汉,后来,他在更大战局中被分配到黄石。得知这一安排后,明方钊在同学群里脱口而出“我老家啊”。过去只知道老同学是湖北人的刘宇,这一刻才知道他是黄石大冶人。“你守卫大武汉,我帮你守卫老家!”刘宇回答。

毕业以来长达10年间,这对老同学尚无缘一见,“2019年下半年我去武汉开会,是个机会,但他又刚好出差……”刘宇讲述。此次仍然无法见面的隔空交流中,刘宇更多地得知,相隔不过百余公里的武汉与黄石两座城市之间,明方钊从始有“风吹草动”的2019年12月底以来,就再没有回过家,而他的妻子正一天天逼近预产期……其实,央广记者那次采访明方钊的报道中就曾披露他“家里有小孩,也有孕妇”。

刘宇到达黄石之时,明方钊已连续战斗了近两个月时间。这段时间里,明方钊就靠一张折叠床睡在办公室,床上盖的被子上印有“苏州大学”四个字——这令刘宇万分感慨。据他所知,老同学“家里条件其实还可以”,印像里大学时代的明方钊就是“一贯俭朴低调”。这条毕业之后带回家仍用了十年的被子,刘宇认为,并不仅仅是源于节俭,更寄托着一份美好的母校情,以及对青春岁月的难忘与致敬。

苏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刘宇他们这一届同学中,所知共有4人战斗在湖北前线,除明方钊外,另三人均为江苏的援鄂队员。其中一位女同学、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援派武汉的医生张静,更与明方钊同城,亦不能相见,她只能通过快递给老同学寄去了一些常备药,以表关爱心意。还有一位同学朱丹文,是来自江苏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的一名狱医——官方的公开资料显示,这支由江苏派出、共11人组成的援鄂“特种军”,是于2月17日抵达武汉,承担着特殊时期的特殊任务。

明方钊心中最大的挂念,便是刘宇的挂念。3月7日这天中午,刘宇抽空带着一些生活及防护物品,专程前去大冶探望了同学的家人。不能进家门,约好把东西放在路边,“看上去挺憔悴”的一位老父亲远远走过来弯腰取物,刘宇说,这个场景令他很是心痛。两天之后的3月9日,这个家庭传来又添新生命的重大喜讯——这是明方钊的第二个孩子,他第一时间在朋友圈予以分享:“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战斗的第70天,今天我又一次当上父亲,母女平安,7.1斤,感谢老婆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家人的辛勤付出,感谢大宝的乖巧懂事。等疫情结束了,我要回去好好抱抱你们!”刘宇随即留言“恭喜老同学、新战友,不容易啊”。

明方钊是以具体到天数计算投入战“疫”后自己又一次当上父亲的时间节点,后来,5月1日,当他终于跨进家门、终于实现与亲人“抱抱”的这一天,已是其连续战斗的第122天——相当天1/3个全年。这个时候,襁褓中的女儿早已过了满月。

无论武汉、还是黄石、乃至湖北,对镇江援鄂医疗队员中的大部分人而言,都是初来乍到或初次形成交集,而有一部分人则和刘宇一样,与湖北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

前面述及,张峰是在湖北读的大学,其同学密布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各地医院,非常之时,他同样“重拾同学情、再续战友情”的援鄂岁月中,也经历着久别无法见面的“重逢”。张峰讲述,当年的班长闵松林毕业后是去往福建厦门一家医院工作,但闵松林老家是湖北人,2020年回来过春节就“出不去了”,他便主动申请,就地加入黄冈市浠水县人民医院投入战“疫”。

武汉同城,当赵燕燕与罗鑫倩师生不能相见,方舱医院里的援鄂队员巫章娟与9岁的儿子,虽“近在眼前”,也是无法团圆。

巫章娟的儿子是转学武汉,长期托付在至亲家中。“一般每个月都去武汉看一次”的巫章娟,与儿子不算是“久别”,援鄂前母子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19年12月初,到2020年2月9日巫章娟抵汉参战,也就隔了不过两个月时间。但特定时情势下,由特定地域而生出的一份“特别牵挂”,某种意义上加厚了这对母子分离的“时间感受”。

38天援鄂期间,巫章娟驻地距儿子所生活的小区仅15公里左右——在武汉这样一座大城市里根本不足挂齿,正常时候地铁也就两站路。刚开始时,儿子还在微信上问过几次:“妈妈你能来我这里吗?”得到的回答十分坚定:“不能来!”后来儿子就不再问这个他已经意识到无法满足的心愿。

巫章娟讲述,那段时间里她一直隔空鼓励儿子:“不用害怕,不管任何时候发生任何事情,我都永远跟你在一块!”

而肖花与湖北的不解之缘,始于妹妹远嫁武汉之时。前述,腊月廿八匆匆回到镇江探亲的妹妹一家,被老父“狠心赶回武汉”的故事令人几多唏嘘。

如同刘宇与明方钊双城毗邻却不能相见的同学之间,到达黄石大冶后,肖花与武汉的妹妹之间也只能在微信上保持联系,一方居家不出、一方频频出入红区,两地互相加油。肖花常把“感到可口”的一日三餐拍照传给妹妹看,妹妹则告诉她:“这是专门按照江苏人口味做的菜,湖北人可不这样子吃!”

明日请看《第四章 烽火岁月》之第31节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