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开发区:群众说事一扇门,干部解题一条龙

今日镇江讯 “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现在遇到急事、烦事、揪心事,不仅有地方‘说事’,还能找到人‘解题’,这份安全感让咱特踏实。”说起身边的变化,丹阳开发区普善社区村民缪金顺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普善社区有一个废塘,塘中污水臭气熏天,社区将废塘回填后,因排水不畅,导致周边房屋和农田受淹。村民反映问题后,普善社区党委将此民生事项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一个月后,排水沟修好了,村民“心上事”解决了。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为解决群众一些小事反映无门、无人解决等问题,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丹阳开发区探索建立“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工作机制,紧盯就医设施、拆迁安置、农村环境、营商环境等方面关键热点,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进园入企,让企业“敞开说事”

“完成了生命健康产业园和精密制造园的‘九通一平’建设,签约了一大批涉及大健康、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培育一批产业发展‘高产田’,建立低效用地数据库、有的放矢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了国药企服空间、肯帝亚黑科技、联江建筑钢构等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谈起“我为群众实事”的成效,丹阳开发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产业强市先行区,今年来,丹阳开发区紧扣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奋斗目标,该区党工委领导班子积极认领“我为发展勇‘丹’‘当’”,分领域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围绕重点工作,动员机关、企业、村(社区)党员干部力量在各自领域亮身份、当先锋。围绕进园入企,让企业“敞开说事”,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及时提供用工1200人,助推30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让办实事成果助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畅通渠道,让群众“有地说事”

针对居民反映的就医设施难题,今年,丹阳开发区投入资金20余万元,在嘉荟社区设立占地120㎡的“开发区嘉荟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每周由荆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的副主任医师带队驻点服务,真正将医疗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对此,社区老人许和保感动地说,“这是政府为我们社区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实事!”

如何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让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党史学习教育开启以来,一方面,丹阳开发区积极构建“1+4”社会治理模式,以“前台一窗受理、后台流转办结”为导向,推动资源服务力量下沉,切实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实效,破解为民服务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曲阿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平均日办件量200件,同时,创新建设了高楼社区、联观村为民服务中心分站,切实把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办好。一方面,丹阳开发区通过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并在村、小区广泛设立协商议事室,“线下+线上”随时随地解决问题,实现了“群众说事一扇门,干部解题一条龙”。

全程闭环,让干部“有方解题”

畅通说事渠道是基础,解决问题矛盾是关键。丹阳开发区紧紧抓住“解题”这一“牛鼻子”,从受理群众诉求开始,通过分流交办、解决问题、结果反馈、群众评价,建立了完整的工作闭环。

“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分为“说事”和“解题”两部分。为推进“一说一解”机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一方面,丹阳开发区510名网格员、170余名“三官一律”共同参与,确保了一般问题接单快速办;丹阳开发区10余个职能部门的参与、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引入,有力支撑了跨部门问题联合协同办;开发区、村(社区)两级联动,顺利实现了超事权问题提级办;开发区党工委、曲阿街道的大力支持,推动了共性问题举一反三办。与此同时,丹阳开发区辖区公益救援队、志愿者队伍、律师团、心理咨询师团队等以各种形式纳入机制中。目前,“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工作机制运行以来,相关平台接收问题1300余件,响应率100%,办结率100%,98%的问题在街道以下得到解决。(通讯员 蒋澄瑜 陈瑶 全媒体记者 佘记其)

编辑:陈路

(作者:佘记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