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炜:好好种地有奔头

今日镇江讯 “我们农场有300多亩地,今年的效益还不错,粳米卖出了比去年还好的价钱。”近日,已进入农闲阶段的丹阳市国炜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国炜正用手机账单记录着今年的卖粮收益,看着比去年更高的账单,他心里十分高兴。

和很多丹阳当地的农场主一样,周国炜也是“农机服务”出身。从1998年开始,他和大哥两人开着小拖车,拉着收割机,走南闯北,开展农机服务。“那时候我们最南去过海南,最北到过沈阳,真的算是走南闯北了。但随着跨区服务的队伍越来越大,服务价格和收益也是逐年下滑,利润空间受挤压,让我们萌生了转业的念头。”

2008年,周国炜老家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种地的情况,加之当时的田租十分便宜,周国炜觉得机会来了,便流转了50亩地,开始转型之路。

一开始,周国炜觉得种地没什么难度,但在他真正自己上手后才发现,原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别的不说,单单水稻的除草环节就让我大为头疼,由于不知道合适的除草节点和防治方法,导致水稻田里长出了乌泱泱一大片杂草,那一年水稻产量只有400公斤不到。”

发现自己水平“不足”,周国炜便向种田老把式的父亲求助。干了一辈子农活的父亲也有心帮忙,便手把手的教他种地技巧。“那时候主要是父亲在管理,我就在旁边跟着学,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开沟,遇到什么病虫害如何防治等等,这些种田的门道,我学了足足3年。”

2012年,“出师”后的周国炜依靠着自己的农机优势,把土地流转面积增加至200亩,面积增大,劳力不足,他又请来大哥一起干。“一开始只有50亩,我自己干没问题,但面积大了,有时候要紧的防治打药节点可是时间不等人,有大哥帮忙就方便多了。”

也正是在这一年,周国炜靠着种地赚到了20万元的“年薪”。这让他喜出望外,深深地觉得种地是个好路子,有奔头。“那时候土地租金和人工工作以及农资都便宜,加上粮食价格和产量还不错,销售好而成本低,赚钱真的不难。”

手里有了钱,周国炜便把目光聚焦在了农机上。“规模化种植,归根结底靠的还是农机。2016年-2017年,我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元,用于农机采购,添置了两台大拖拉、两台插秧机、一台收割机和育秧流水线以及配套的硬盘投入。”有了机械化装备,种田的便捷性提高很多,周国炜还通过改进种植品种,将自家农田里全部种上了南粳5055,通过优质品种的较高售价,实现收益的平稳增长。

2019年,周国炜的农场迎来了一个新变化,作为农田质量提升项目的基地之一,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安排专家为他的农田量身打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还安排了专业机构开展土壤改良,这让他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经过土壤改良,我明显感觉到了田间的变化。改良过后的那一季稻子,返青肥和分蘖肥比之前亩均减少了15公斤的使用,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也让我种植的粮食品质更高。”

从土地中,周国炜完成了从农机手到农场主的转型,如今的他,把目光转向了第二次转型。“我希望能开展深加工项目,把自己种植的优质稻子加工成大米直接销售,以获得更好的种植效益,让我在这片土地里继续奋斗下去,实现人生价值。”(全媒体记者  周迎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