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墓的鲍皋题诗

镇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时有名人诗词点缀,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待进一步开发 。

清乾隆年间,镇江著名诗人鲍皋(1708~1765,字涉江,号海门),一日春游登上大学山远眺浩瀚长江,心旷神怡,而后凭吊了山上的鲁肃墓, 并作五言律诗一首,诗曰:

破虏封何在?巍然鲁大夫。

霸图更代有,长者至今无。

日暮烟平堑,江春酒满壶。

指囷犹可作,差免哭穷途。

这首《题鲁肃墓》是一首怀古咏史的五言律诗。首联以三国时破虏将军孙坚和横江将军鲁肃的墓封(封:堆土为坟;坟墓)存没进行对比,从而引发对历史人物的议论。


鲁肃像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提出咏史诗要有两条标准:一是内容要“出己意” ,二是艺术表现手法要“用意隐然”。“巍然鲁大夫” 句,虽然“鲁大夫”是对鲁肃一般的尊称,但是“巍然”二字不但说明当时鲁肃墓具有一定规模,而且隐喻鲁肃形象高大,人品高尚,一语双关。颔联继续用有无对比的手法拔高鲁肃的形象。图谋霸业的英雄人物历代都有,但是真正像鲁肃这样既是忠厚长者又是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古今实属罕见。颈联点明时令,交代时间、地点。鲍皋携酒春游,登山北眺烟波浩渺的长江,心旷神怡,开怀畅饮。“日暮烟平堑”句说明离开时,已是暮色苍茫,烟雾四起。尾联用“指囷”一典实写鲁肃卓尔不凡的政治家形象。“指囷”典出东汉建安三年(198年)周瑜出任居巢长,曾领数百人专程拜访鲁肃,并请他资助军粮。那时鲁肃家有两个大粮仓, 每仓贮粮3000斛(10斗为1斛),“鲁肃乃指一囷(圆仓)与瑜。周瑜见鲁肃如此深明大义,慷慨大方,深为感动,遂与之结为刎颈之交。并为日后周瑜临终前,向孙权荐鲁肃以自代,埋下伏线。“哭穷途”说尽了拉赞助军粮的艰辛和不易,恰好与鲁肃 “指囷”的慷慨大方形成鲜明的对比 。全诗运用对比手法,虚写实写的方式,层层递进,韵味无穷。

据嘉庆《丹徒县志》载:“横江将军鲁肃墓在小渎山下苦竹里”,又云:"北门外直指庵后有鲁肃墓,一碑“ 。笔者曾就读于京江中学,后改名镇江第一中学,当年在滕泽生(教初中体育)、陆龙杰(教高中体育)二位先生带领下,在大学山头,进行修筑操场的劳动,掘得一石碑,上刻有“后汉东吴大夫鲁子敬之墓”字样。

时过境迁,鲁肃墓现已迁往北固山下,与东吴名将太史慈墓相毗邻。(柏朝俊)

编辑:解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